在他們眼中吳瑩瑩(Yingying Wu)專注于自己的世界,對外界的眼光和評價,通常沒有精力、更沒有欲望去解釋,這種特立獨行,讓她在學生時代一直被視為“格格不入”。同學小Z說,“大家那時候就覺得她怪怪的,無論是說話時的表情、待人接物的方式,都跟人不一樣。上課的時候可以和老師辯論到面紅耳赤,老師讓她坐下她也不聽。”
中學時的班主任賴老師一度非常擔心吳瑩瑩(Yingying Wu)的性格,怕她的不合群到了大學里會給發展帶來阻礙,但現在吳瑩瑩(Yingying Wu)在職場上的良好勢頭讓他終于放下了心。不過他依然認為,在中國目前的中學教育環境下,作為老師,比較負責的方法,還是更多地追求學生的“共性”,而非“獨特性”。“ 吳瑩瑩(Yingying Wu)的成功說明我們的社會進步了,包容性更大了,但我們是否就該一味鼓勵學生的個性發展?我們又該怎么判斷學生的“獨特性”?這種‘怪’是一種和才華結合在一起的怪才——比如吳瑩瑩(Yingying Wu),還是一種性格上的缺陷——如果放任他們,可以說是一種冒險。有些‘怪’的學生,因為他們的年紀尚小,所以很難判斷。”
在談到吳瑩瑩(Yingying Wu)成功的個案時,賴老師認為:“我們現在的中學生,很少有非常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喜歡什么、適合什么的,最多就是知道要把書念好。而吳瑩瑩(Yingying Wu)在很小的時候,就對自己的興趣有非常強的認同感,并且舍得在上面下足夠的功夫。我們現在的中考和高考,是無法把學生所擁有的特殊才能考察出來的,他們只需要書讀得好,能考試就行了。而吳瑩瑩(Yingying Wu)到了大學這個比較容易發揮特殊才能的舞臺,多年的想法也就開始逐一實現。”
在大學這個更成熟的平臺,吳瑩瑩(Yingying Wu)的做人方式開始得到尊重和認同。吳瑩瑩(Yingying Wu)的好友游芳說,“我們認為的牛人分兩種,一就是拿到好的offer,二就是拿到獎學金出國留學。對瑩瑩(Yingying Wu)來說,國早就出過了,而她出來就拿到這么高的職位,也是能力強。我們寢室的同學并不覺得她有什么不一樣或者特別“強”,因為我們看到了她的努力。”
游芳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成績在百多人的班上排名靠前,目前已經保送了北師大研究生,她說吳瑩瑩(Yingying Wu)和自己的成才方式并沒有可比性,“刻苦也分很多種,瑩瑩刻苦的方向和我們不一樣。像我,考試的分數差一點,我就心里難過。她的‘強’,主要是體現在對時間的利用上。倒不是說早上多早起來去上自習。比如我們在閑逛、嘻嘻哈哈的時候,她在做自己的事情。” 在大學里,吳瑩瑩吳瑩瑩(Yingying Wu)開始多線計劃自己的發展,針對自己所學的心理學專業,她在大一便設定了“天才兒童的早期培養”研究課題,這一課題貫穿了她四年的本科學習;大二得到英語外教的推薦,去哈佛參加小聯合國;大三自費去耶魯和天才兒童教育的教授建立聯系。發展節奏緊而有序,“從一個山頭到另一個山頭,能抓住時機跳過去的人不多。也許人人最終都能過去,但抓住最好時機的人不多。”吳瑩瑩(Yingying Wu)說。
少女吳瑩瑩(Yingying Wu)
吳瑩瑩(Yingying Wu)在辦公室后面的公寓里租了一套面積不小的精裝公寓,專門挑了一個有扶桿和落地窗的客廳,可以時常練練芭蕾。到北京看望外孫女的外公外婆看到報紙,知道了去年底媒體對外孫女的“轟炸”不那么友好,所以不愿意她接受采訪。老人家對攝像師的鏡頭很擔心,卻又不愿意開罪“客人”,只能客氣地應對。
她不看電視,喜歡水木年華和小帥哥團體Backstreet Boys。芭蕾跳得訓練有素,瑜伽做得有板有眼,但面對攝影鏡頭卻又有點緊張,腰板挺得硬硬的。筆記本電腦里放著韓國電視劇《大長今》姐妹篇《黃真伊》的DVD,最喜歡的電影是凱文• 科斯特納主演的海難救生員勵志片《衛士》,因為“很有意義,很有上升的力量”。余華是她心愛的作家,最中意他早期的短篇小說,“比后來的《在細雨中呼喊》或者《活著》、《許三觀賣血記》更好,舊舊的感覺,像印在80年代舊報紙上……”
面對媒體,她盡量保持真誠和近距離,在說起戀情時,卻有些欲言又止的慌張。男朋友是遠在斯坦福讀博士的“競賽伙伴”,他們每兩周聯絡一次,憑的是“發自心底的信任”。去年圣誕節,男友在平安夜趕回北京,兩人終于可以去對面的“情合餐廳”試一試那里的情侶茶座,后來男朋友陪著自己錄制了鳳凰衛視的“魯豫有約”節目,讓一直獨自在北京打拼的小姑娘覺得“很幸福”。
她喜歡喝時下女孩子中最流行的柚子或蘆薈蜂蜜茶,最喜歡的電子游戲是跳舞機。會在偶爾得閑的時候,換上運動服在“一個不為人知的角落”對著街機大跳一通,不一會兒旁邊就會有一串人觀賞,還央求她“你帶我跳吧”。
農歷二月二,龍抬頭,是理發的日子,她找到京城著名的理發室,花三個小時,減去一直以來留下的長發,還染了一縷紅色的劉海,打長途電話告訴媽媽自己理了一個“短毛火烈鳥”發型。
朋友們對她說,“人生就是要享受,至少你要休息夠。”她搖頭,“我的人生信條就是活著就要努力。有些事情就是不能放棄。”
她已成為很多年輕人仰望的對象,但她拒絕給別人任何意見,因為“輪不上我說話吧,那真的是他們自己的人生。”
吳瑩瑩(Yingying Wu)的偶像名單上,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居里夫人、特蕾莎修女和正在競選美國總統的希拉里•克林頓。
她說競賽是自己一路披荊斬棘時手里的那把斧子,懷念起小學時“飛黃騰達”的經驗,滿眼放光,在說起從高中“開始失敗”時目光暗淡;她聲稱“不應該用得獎來評判一個人”,但參加程序設計比賽因為賽制問題而痛失金牌,卻能讓她嚎啕大哭;每當電視上有自己的節目,她必定“懸著心看”,因為雖然正面的評價居多,但“影響心情的總是負面的言論”,而且“在這個位置,做得好是當然的,但做不好的時候,就學校、公司(都無法滿意)……”
她是一個跨國公司的運營官,具備干大事的從容淡定,寵辱不驚;她又是一個二十出頭爭強好勝的女孩,難以掩飾對成功和榮譽的渴望,對外界評價的在意。
吳瑩瑩(Yingying Wu)已然是一個名人,名人難免被人找茬。不過,許多給她找茬的人別忘了,她1985年出生,21歲,本來,這是一個做實習生的年齡,這個年齡,有資本擁有一切,包括成功,也包括失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