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害了我!”高燃大聲說。蔣錫培顯然有一點震驚。高燃不理他,只顧說:“我家里還有幾個弟兄,回去怎么交代?”……“當時就有很多人要投我這個項目,就因為跟你關系好,我才過來。馬上就畢業了,我的團隊沒建起來,渠道沒建起來,怎么辦?”這些說辭,高燃下午在賓館里已經想好了。
又一次,高燃得到了一個真的QQ號。蔣錫培最終答應給他100萬。離別的時候,蔣錫培拍著他的肩膀,說了一句這個年輕人會記下一輩子的話:“這個項目是有非常大風險的,但你這個人是沒有風險的。”
直到今天為止,高燃都不太明白蔣錫培當時是怎么想的。
高燃的電子商務計劃果然失敗了,幾個創業伙伴也在半年后各奔前程。但高燃的事業卻在最近半年柳暗花明。2005年2月,高燃遇到了當年的清華同學鄧迪,兩個人合并了公司,創立MySee.com。8個月后融進了幾百萬美元的風險投資。今天,高燃和鄧迪管理著100多人的團隊。蔣錫培在這個過程中追加了100萬,總共200萬的投資在今天增值了至少10倍。
一年半之后,蔣錫培向《中國企業家》袒露了他當年投資高燃的真實想法:
“項目即使失敗對他也是很大的幫助,而100萬的損失對我而言并不大;但這個人終究能成功,我也終能獲得回報。他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把握機會,而有些人,即使面前有機會也不知道去把握。如果沒有這100萬,他一樣會成功,只是遲早而已。”
伙伴
如果說高燃是個氣盛的人,那鄧迪就是個有意思的人。
2003年7月本科畢業的第一天,鄧迪就去注冊了自己的公司。也許在他的腦袋里,壓根兒就沒有想過要給誰打工。鄧迪是高燃的新聞系同學,但這個家伙大學四年從來就沒有好好學習的本份。他是個計算機狂。家境好,初中就開始癡迷,光在大學換了好幾臺筆記本,是學院網絡管理組的負責人。可為什么還讀文科?據考證,高中時喜歡的一個女孩子在文科班,就索性轉到文科了。
鄧迪有個想法。寬帶互聯網的時代要來了,但缺少殺手級應用,多媒體是一個方向,但當時的技術沒法解決大規模的穩定傳輸。鄧迪想把正在興起的P2P技術應用到流媒體當中來。和鄧迪一同創業的張鶴翔說,如果做成了,這一定是個驚人的前途。
張鶴翔是北京大學計算機系的,當時的班上有超過1/3出國,超過1/3讀研,幾個找工作的,也都去了外企,月薪1萬。但張鶴翔說,互聯網是一個讓人展開想象力的地方,有一個好的想法為什么不去做呢?雖然是班上惟一選擇創業的,但是個“自然而輕松”的決定。
張鶴翔不喜歡出國,出了國是能見世面、可以接觸很多“牛人”,但越來越多國外的“牛人”往中國跑。他也不想去大公司,進去只能當螺絲釘,雖然能學到它的管理方法,但創業更有趣。出國和讀研的同學,都舉雙手支持他的決定,“這是你的性格”。
雖說是創業,但兩個人幾乎就沒有想過市場在哪里、怎么樣掙錢。P2P的流媒體傳輸是個浩大的工程,要多人、數年的持續工作。但在實現技術突破之前,沒有直接的市場價值。鄧迪和張鶴翔都不愿去干些散活兒來掙點錢,因為那會分散精力。不僅自己吃喝要錢,籌備機器要錢,高峰時還要雇上十個清華的博士和碩士。怎么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