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迪有招。在長沙開公司的父母就成了他的提款機。“創業”一年半,鄧迪總共花了家里100多萬。傳統意義上,這簡直就是敗家子,但在某些人眼里,這很偉大,要那種做大事的人才敢于承受。某種意義上,父母不就成了他們的天使投資人嗎。
但坐吃山空。鄧迪越發苦惱。2005年的春節,他遇上了同樣苦惱的高燃。一個人有技術理想,一個人有社交資源,一個溫和,一個“霸蠻”。一拍即合。接下來順利得可怕。高燃說服鄧迪要主動去找市場,不能一味鉆研技術;4月連宋訪問大陸,他們幫助新浪、搜狐在線直播取得成功。然后是融資,招人,擴張……
現實
拿到風險投資后,高燃一下子沉穩了許多。跟作為長輩的投資人交談,才發現自己曾那么幼稚。以前是一個狂熱追夢的激情少年,都愿意給你機會;現在就和Mysee這家公司綁在了一起,公司做不好,高燃這小子就不行,以后就不會再有人給你機會。這才是動真格的壓力。
高燃的一天。每天早晨9點到公司,在網上瀏覽各種資訊,跟同行交流信息。中午陪客戶吃飯。下午處理各種事務,開會。6點下班,先拜訪客戶,吃飯到10點,接著喝咖啡。客戶來自各行各業,包括廣電、電信這些國有巨頭。12點回家,看兩小時的書。《默多克傳》、《省委書記》,還有余華的《兄弟》。到跟記者見面的這一天,他已經有1個月沒跟老婆見面了。
高燃心氣很高,但并不認為他比那些大學同學更成功。有個同學畢業去了上海國際汽車城,1年做到董事長秘書,2年就去家幾十億規模的房地產公司當老總。另一個家境好,搞了個港口,每年利潤幾個億。還有一個去了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總裁非常高興,說這人是他十年來招的最好的職員。高燃說:“他們其實比我更成功。如果說我現在還算一點點成功,就是因為我希望比同齡人成長得更快。我有一個大的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