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學旅游學院二年級學生董可心也是公司的“元老”之一。她說自己以前性格很內向,“剛開始跟陌生人打電話時,緊張得說不出話來。”但在公司做了兩個多月的客服后,現在已經能老練地與各種客戶交流,“性格開朗了,膽子也大了。”
李維軻是海南大學廣告系二年級的學生,今年6月份也被吸引到公司,負責網站的策劃。“我的專業方向是網絡傳播,現在正好能把學到的知識用到網站上,不斷鍛煉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
創業路上多辛酸
在大學生中間,自主創業是一個熱點話題,但真正能把創業夢想付諸行動的學生屈指可數,因為需要很多的條件為基礎。段斌和謝志華大學生決定創辦網站,并不是一時頭腦發熱的沖動,在辦網站之前,兩人就已經有了很多的社會歷練。但即便這樣,創業過程中他們也經歷了很多的辛酸。
段斌說:“我們早就想創業,但以前感覺沒有社會經驗,便決定先到社會上闖一闖。”
兩人原以為,以前的實踐經歷中認識了不少人,再憑著辦威客網這樣的好創意,找一個老板融資并不難。但實際卻并不如此,“找資金找得我們非常的痛苦。”謝志華說,那段經歷讓他們刻骨銘心。
“我們準備了厚厚的資料,有的隨便翻了翻,便扔到了一邊。”謝志華說,這樣的遭遇他們經歷了很多。遭拒絕多了,后來他們試著采取迂回戰術,開口不直接談項目,改為向公司老總討教,如大學生該如何創業、如何做人等話題,待對方聊得高興了,再拋出他們創業的想法。
最后,經過7次上門拜訪后,一位房地產商人被他們的執著所打動,答應投資100萬元。“他對項目不怎么看好,而是對我們比較信任,為我們這幫人創業的精神所感動。”段斌說。
公司成立了,但10多名大學生一邊要學習,一邊要工作,這同樣是一種考驗。對于公司的“領頭羊”段斌和謝志華更是如此,面對一種新興的以前完全陌生的行業,他們還得不斷地補充知識。段斌說:“公司成立后我們都很興奮,但很累,犧牲了很多的休息時間,熬到半夜是很經常的事。”還好不少同學進入大三了,課時并不多,他們根據11名同學上課的時間排好時間表,輪流上班。在公司運營走上正軌后,他們還聘請了5名已畢業的技術人員,全職負責網站的管理和維護。
李丹丹也是旅游管理專業的一名大三學生,她被段斌等人的創業激情所感染,也加入到創業的行列。“真正參與后,才體會到創業的辛苦。”李丹丹說,以前自己和一些同學一樣認為“找工作難,做工作不難”,而現在她通過體會工作的艱辛,觀念發生了改變,“以前辦事老是拖拖拉拉,而現在辦事效率高多了。”
大學生普遍缺乏創業指導
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今天,自主創業便成為大學生們的 “新寵”。海南省大學生創業真的很“火”嗎?大學生自己和相關部門如何看待在校大學生創業?記者就此作了一番采訪調查。
記者調查:在校創業“小打小鬧”居多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雖然創業是目前大學生津津樂道的話題,但真正付諸行動的仍在少數。記者從省內幾所規模較大的學校了解到,目前學生較多參與的是諸如在校園擺個賣生活用品、學習用品或一些新興產品的小攤,在校園旁開個餐飲店、文具店或復印店等。還有少數大學生選擇辦網站,但規模一般較小,極少專門注冊為公司。
海南大學團委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學生熱衷于參與如創業計劃大賽這樣一類創業設計活動,這一類活動不需要學生付諸實踐,但又能體現他們創業的智慧。
學生聲音:創業有諸多難處
為何創業的雷聲大雨點小?記者采訪一些大學生時了解到,目前大學生創業主要存在不少難題。
反映最多的是缺乏資金。海南師范大學一位三年級學生告訴記者,他曾多次萌發創業的想法,但最終都因找不到資金支持而作罷。“沒有資金,再好的創意也難以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
還有一些大學生反映,雖然有很好的創業想法和計劃,但由于缺乏實際操作經驗和應變市場的能力,不敢貿然行事。
缺乏相關的創業教育也是創業過程中的一大阻礙。不少學生反映,目前大學普遍沒有開設創業課程,學生缺乏創業的教育和指導。
有關部門:創業要謹慎而行
省教育廳高等教育處一位負責人說,在校大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完成好大學的學業,在這基礎上,學校可鼓勵和創造條件支持大學生創業。
記者從海南大學團委了解到,目前學校為支持大學生創業設立了專門的創新、創業基金。但團委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由于條件尚不成熟,目前學校對學生的支持力度有限,“只能先控制在一定范圍,逐步引導,逐步推進。”
省就業局畢業生就業指導部門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相關機制和制度尚不成熟的情況下,大學生創業不能僅憑一時沖動或興起,而要考慮周全,謹慎對待,作好充分的準備。
有關負責人認為,大學生創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要有成熟的心理準備,具有較強的心理調控能力,能夠持續保持一種積極、沉穩的心態;二是進行充分的市場研究,通過有關渠道,如在企業打工或者實習,積累相關的管理和營銷經驗;三是要掌握一定的技術,尤其是打算在高科技領域創業的大學生,一定要注意技術創新,開發具有自己獨立知識產權的產品,吸引投資商 ;四是大學生創業最好不要單打獨頭,最好合伙創業,通過合作取長補短更容易積聚創業實力。(記者黃曉華 實習生凌丹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