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和政府的引領,與大學畢業生們的意愿不謀而合。教育和就業部門在兩年前做的一項調查表明,在我省的高校畢業生中,超過七成的人都有創業的謀劃和心理預期。因此,我省借鑒“下崗再就業證”,在全國率先推出 “自主創業證”。針對大學生剛畢業沒有資金積累的過程,我省還在貸款問題上出臺政策,給創業的大學畢業生提供資金支持。按照政策規定,我省大學生創業可以獲得2萬元的小額貸款,沈陽市則將貸款額度確定為個體經營2萬到5萬元,合伙經營最高20萬元。今年,我省還推出“大學生創業引導計劃”,指導大學畢業生創業之路。此外,我省還在工商登記、稅費減免、創業培訓、創業服務上不斷出臺新舉措,讓寥若晨星的大學畢業生創業者逐漸增多,變成滿天星斗。 個人志
成功的道路艱辛曲折
創業艱難百戰多。對人生閱歷本不豐富,技能相對單一,選擇項目能力較差,創業激情大于理智的大學畢業生們來說,創業的道路上布滿了艱辛,他們的得與失、成功與失敗,對社會上任何一個創業者都具備標本意義。
2003年10月,大連工業大學(原大連輕工業學院)學生劉瑩畢業后申領了“自主創業證”,在沈陽市出臺相關政策的扶持下,2004年3月15日,劉瑩成立了“沈陽市助您信息服務中心”,成為我省首家投資1元錢開辦的企業。苦心經營加上創意不斷,劉瑩的企業經營逐漸走上正軌。而恰恰在此時,由于照顧父親的原因,她忍痛把企業轉讓。兩年后,等父親病情好轉,她與表弟合作經營快餐配送,重新開始了事業的起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