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說 有老師公司更有底氣
記者:在學校里你是學生,在公司你是老板,對于這種關系的互換,是否有心理上的不適應?
陳蒙斌:不管在哪里,他們都是我尊重的老師,因此在公司里我仍叫他們老師,他們也是直接叫我的名字。老師們是我們去請來的,和招聘普通員工不一樣,我始終都是他們的學生。對于他們的到來,我心存感激。在外出辦業務時,我也會向對方介紹這是我們的老師。
記者:老師在場,對你談生意有什么影響呢?
陳蒙斌:對方知道有老師來助陣后,往往還會更信任,有利于公司的利益。有老師在身邊,做事也更有底氣。
政策鏈接
大學生創業可申請5萬貸款
自主創業是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增長點。調查顯示,目前應屆畢業生中自主創業的比例僅為0.3%。創業難度大,潛力也很大。為了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目前我市出臺了四項優惠政策:對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符合條件的,免收行政事業性收費;提供小額擔保貸款——在當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登記失業的自主創業高校畢業生,自籌資金不足的,可申請不超過5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對合伙經營和組織起來就業的,可按規定適當擴大貸款規模;從事當地政府規定微利項目的,可按規定享受貼息扶持。
校方扶持
成立“專家委員會”助推學生創業
“老師幫學生開公司,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昨日,工商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梅洪常說,大學老師、教授給人的印象很清高,現在肯放下“架子”去幫學生運營公司,實際上就是觀念上的突破。
支持大學生創業需新模式
梅洪常認為,目前大學生創業越來越多,大眾化模式需要調整,“如何扶持他們,我們也在不斷總結”。此次學院出面請老師“出山”幫學生運營公司,也是一種新的探索。他認為,教師也需要學習,應該是邊干邊學,通過在公司幫忙,也能看清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有什么不足,積累經驗,再予以指導,并向其他同學做出創業提醒,形成良性循環。
促就業老師學生相互學習
管理學院輔導員張學敏認為,大學生就業是社會熱點,現在又面臨金融危機,如何促進大學生就業,是當老師的必須深思的問題。“在公司里,一些業務上的東西我們沒有他熟悉,還要向他們學習。學習是相互的,所以我們都很樂意到他公司里。”
談到報酬,張學敏說,老師幫陳蒙斌經營公司,是沒有想過報酬的,但既然付出了勞動,獲取相應回報也是正常的。而學校的知名專家張國強老師也對陳蒙斌贊賞有加,他說,為自己學生的公司出力,是件愉快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