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暑期了,對于享受假期的大學生來說,應該是輕松、悠閑的,可北京交通大學經管學院研究生鄭小軍卻并沒有這種感覺,“一直以來我都很想創業。平時學業忙,又有發表論文的任務,根本沒有時間。今年暑假很長,正好可以好好地利用一下,做做市場調研,為下一步的創業打好基礎”。男士美容是小鄭看好的項目,他計劃在暑假期間走訪北京的大街小巷,實際考察一下這個行業的現狀和前景,并準備寫一份詳細的創業規劃書。
“中國目前已經確立進入‘機會型創業’階段。機會型創業在創業類型中已從40%的比例提高到2007年的60.4%,而生存型創業則從60%降到39.6%。”7月16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高建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在《2007中國創業觀察報告》發布會上宣布了其最新研究成果。高建教授及其團隊的調查取樣是針對2666份有效問卷進行的,在關于“機會型和生存型創業的學歷分布”研究中,他們發現在機會型創業中,本科以上學歷的創業者占總比例的50.2%,而在生存型創業中,本科以上學歷的僅占15.6%。當聽到“隨著中國由生存型創業為主轉入機會型創業的階段,這就意味著大學生創業者的比重在創業人群中的比重在不斷加大”時,發布會現場的一位清華大學學生說:“這真讓人熱血沸騰。我一直就在謀劃創業,從這個暑期開始,我一定要去進行一些創業實踐。”
短短的假期,去做些什么才算是創業實踐?攻讀市場營銷專業的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王雷認為自己創業實踐經歷豐富,大學時他擺過地攤,推銷過電話卡,和同學合開過鞋店。談起創業,王雷興致勃勃:“比如,推銷電話卡這件事情,看似簡單,其實是對你的思維、演講、交往、邏輯等方面能力的一個綜合檢驗,這些能力的鍛煉對提高綜合素質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會為今后的創業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創業實踐是個長期的過程,最忌淺嘗輒止、三心二意。”王雷覺得自己的創業經驗已經比較豐富了,“雖然并沒有轟轟烈烈地去創業,但是當你認認真真地去參與某些與創業相關的工作并真正融入其中的時候,總會有收獲,不管是經營管理一個小公司還是街頭擺地攤、開商鋪或者做調查”。
北京語言大學的女生小周選擇的創業實踐方式結合了自己的專長,她從小喜愛中國傳統藝術,并能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當她看到北京語言大學的外國留學生較多,并且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工藝品非常感興趣時,就發揮自己的特長,把中國古典詩詞寫在扇子上賣給留學生,沒想到收入相當不錯。此外,小周還與北京故宮的御膳房餐廳合作,現場給光臨餐廳的外國游客寫“菜單扇面”。小周準備畢業后在北京開一家經營中國傳統字畫、工藝品、古董的商店,而這個假期,她會做好市場調查,并利用寫扇面的機會多跟外國游客交流,為以后的創業打好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