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企業打工也是一些學生創業實踐的選擇,然而有些時候卻事與愿違。小吳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學生,她一直在考慮怎么利用自己的優勢去創業,2007年假期,她利用自己的語言優勢獲得了在一家外資企業實習的機會。“雖然是實習生,但公司挺重視,還進行了崗前培訓,但隨后的工作非常忙碌,每天的工作日程都安排得很滿,本來想學習一下公司怎么運作的,后來發現根本沒時間考慮這些了。”小吳笑著說。
與小吳一樣,李樂的創業實踐也是打工,但他選擇的是由朋友創辦的考研專業課輔導公司。2007年暑假,朋友有事情需要離開北京,委托李樂暫時管理公司的事務。“公司事無巨細,都要親自打理,有時候還要應付突發事件”,李樂覺得這段時間自己成長得很快,有一次,因為租房的糾紛,房東把正在上課的學員都趕出了教室,李樂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控制了局面,重新安置好學員,面對責罵和不理解,李樂只能獨自忍受。還有一次,因為學員太多,一個學員因為沒有座位鬧了起來,還威脅要上訴到主管部門,最后李樂給他退了款才平息了事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原來打工和創業差別這么大。”李樂感嘆道。
華天投資聯盟的創始人湯濤,曾經是最早在清華科技園創業的大學生之一,回想自己的創業經歷,湯濤比較認可李樂的這種創業實踐,而認為小吳在外企打工只能算工作實踐,而并不是創業實踐。“大學生利用假期進行創業實踐的過程,應該是一種對商業認知能力提高的過程,如果要去打工,我也建議他們到創業型的公司去打工。”湯濤表示。在湯濤看來,創業型的公司因為剛剛起步,對人才的需求比較急迫,而且他們也更希望能夠有兼職的學生加入創業隊伍,這樣既可以提升隊伍活力,又可以節省人力資源成本,大學生到這種企業實習,可以獲得更多接觸企業實際運作的機會,他說:“在創業型的公司,包括企業的運營和管理,實習中都有可能接觸到,而如果去一家成熟的企業,你只能按部就班地工作,做一些具體而復雜的事情,不會有精力接觸公司的實際運作。”湯濤認為,大學生暑期不適合做一些投資性的創業項目,因為時間太短,根本不可能完整地運作一個創業項目。
易寶支付的創始人唐彬對湯濤的觀點表示了贊同:“因為還要完成學業,如果投資大了,項目做大了,到開學時就無法放手。”唐彬在斯坦福大學讀書的時候,也經常利用假期到一些企業實踐,“我認為創業者需要多方面的素質,所以不論是打工實踐還是創業實踐,只要肯利用有效的機會去實踐,都可以幫助創業者從不同角度認知一個行業,都會對將來創業起到幫助。”唐彬說。
創業網轉載稿件,http://www.fswe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