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的視角來觀察,大學生創業行為背后,是一種積極的價值觀念和進取的精神追求。這種行為具有精神塑造、風氣引領、行為激勵等強大的文化功能和深刻的文化內涵。充分挖掘和利用這一新型文化資源,對于促進社會和大學先進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然而,大學生創業文化也并非與生俱來,它是需要通過培育而產生和發展的,需要積極營造有利的創業環境。
大學生創業體現了一種敢為人先、勇于創新、開拓奮進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似一股清風,為大學文化注入強勁生機和活力,極大地豐富和提升了校園精神文化。在這種精神引領下,敢闖敢試、敢于冒險、敢于創造的思潮,激蕩在青年學子的胸懷;不畏艱苦、帶頭創業的校友,成為追捧的校園明星。“勇敢走出去,在創業中升華人生”——這種創業者的價值取向,在校園內成為多數學生的自覺追求,形成一道鮮明的文化色彩。
大學生作為創業時代的創業先鋒,其創業行為必然會引領創業熱潮,激發全社會的創業熱情,有力推動創業實踐發展、創業活動交流、創業規律探討和創業理論研究,在全社會弘揚創業精神,擴大創業宣傳,營造創業輿論,促進反映創業實踐的文化藝術創作和繁榮。
此外,創業大學生作為有知識、有技術、高素質的文化載體,通過創業為基層、農村和社區帶來了進步的思想觀念,先進的生產理念、豐富的科學文化、文明的生活方式等,促進了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傳播,推進了社會先進文化建設。
創業大學生結合當地實際和自身特長,牽頭組建興趣小組、讀書站、生產協會等文化組織,或者在創業有成時出資建設公益性、基礎性文化設施和場館,直接投資經營性文化產業等,都將有力推動社區和基層文化建設。
但在看到大學生創業的文化意義的同時,也要看到,大學生創業文化也并非與生俱來,它是需要通過培育而產生和發展的,大學生創業需要有利的文化環境支持,其環境的營造最重要的是形成鼓勵創業、寬容失敗的輿論氛圍和社會觀念。既要使創業大學生有創業光榮、創業可敬的榮譽感,又要使他們感到進退自如、成敗無憂。因此,要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轉變社會觀念和大眾心理,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和成敗觀,加大創業輿論宣傳和引導,加強對創業者的人文關懷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