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早上8點到下午1點,參加招聘會的多數用人單位已經接受畢業生幾輪“簡歷轟炸”。5個小時,中國石油新疆銷售公司只收到了4份簡歷。這是筆者日前在北京大學2009年畢業生大型就業洽談會上看到的一幕。
“咱西部的孩子不愿意回去,這邊的孩子又不愿意去西部,出來招人確實挺尷尬。”該公司一負責人說,今年招人和去年相比,沒有太大改觀,“經濟危機在改變大學生的就業觀,可是現實還是現實”。
這家設在新疆的石油公司此次計劃招收財會、計算機等專業的畢業生16人,相對其他參會的用人單位只提供兩三個崗位而言,該公司為前來應聘的畢業生提供了更多的機會。當天的招聘會吸引了北大以及周邊高校8000多名畢業生。到處投遞簡歷的畢業生在抱怨“僧多粥少”時,卻不愿將簡歷留給西部的用人單位。
上午,幾個畢業生在中國石油西部管道有限公司的展臺前觀望了一會兒,轉身就朝著排著長隊的東部企業走去。該石油公司的工作人員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翻看著手上的幾份簡歷無事可做。下午,中國石油大學的畢業生趕到招聘會現場,這家公司才有了些“生意”。一名女生擠到工作人員面前問:“請問你們公司的地址在哪里?”“烏魯木齊!”“這么遠!不敢去!”說著話,人已經開始往外面擠了。
這名來自中國石油大學的女生說:“現在就業壓力確實大,跑了幾場招聘會后我的期望值降了又降。可是西部太遠了,生活條件也不好,最怕的是,去那邊工作調不回來,對不起家里人。”
拿到國外一所大學碩士文憑的小王在招聘會現場徘徊。他說,回國后才發現人力資源管理這個專業在國內很難就業。他對西部的認識是“太貧窮”,如果要去那邊工作,他最擔心的是,突破不了異地的“關系網”。“就算我踏踏實實工作個十年八年,在升職方面還是不如當地的‘關系戶’厲害。你知道,這是一個‘講關系’的社會。”他的眼睛盯著面前的人潮。
因為很多大學生對西部的環境并不是很了解,所以想到要去西部就業,還是顧慮重重。北京大學生物學專業的本科生小陳將一份簡歷投給一家新疆的用人單位,她說,往年這個時候,畢業生早都拿著幾個Offer開始選單位了,但是今年,同學們找工作的情況普遍不好。“我的家就在新疆,現在也開始考慮要是在北京找不到工作只能回家就業了。”她說,她的一位舍友去新疆玩過一次,很喜歡那邊,但就是不敢去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