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企業生存尚且面臨“過冬”的窘境,脆弱的大學生創業又如何生存呢?其實,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是帶動就業、緩解目前就業壓力的重要渠道,如果政策到位而又有相應的培訓在前,這條路并非悲觀者想象的那樣艱難
就業難,創業更不容易。資金、經驗、人脈、資源、社會環境,諸多瓶頸注定了大學生創業是一條不平坦的道路。在金融海嘯沖擊下,盡管國家出臺一系列刺激政策,各地都在推進全民創業,但對于即將畢業走向職場的大學生而言,“創業”依然并非說說那么容易。
作為高校本身,是一直鼓勵學生創業的,可以說,大學生創業已成為高校校園里“點擊率”最高的詞匯之一,各種創業計劃大賽如火如荼,但大學生創業并非如想象中那么順利。主要是因為大學生創業面臨以下問題:一是知識限制,很多創業者無法把自己的創意準確而清晰地表達出來,缺少個性化的信息傳遞,對市場目標和競爭對手情況缺乏了解,分析時采用的數據經不起推敲,沒有說服力等;二是缺乏經驗,對具體的市場開拓缺乏經驗和相關的知識;三是心態問題,大學生創業首先要有“風險意識”,要能承擔風險與失。凰氖莿撔履芰Ρ∪,大學生創業失敗的多,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忽視技術創新。所有這些,都要求創業的大學生必須努力克服。此外資金問題也是制約大學生創業的一個重要因素。
據筆者了解,現在很多大學有創業實驗園,每年還會舉辦類似“創業設計大賽”等的活動,都能吸引不少有創業想法的學生參與其中。但是,實驗畢竟只是實驗,在金融海嘯沖擊之下,內外部需求急劇下滑的現實讓很多大學生創業的點子無法真正落到實處。事實上,對于大學生畢業即創業的思路,一直以來有著不同的觀點,有位年紀輕輕就創業成功的旗幟性人物曾經鮮明地表達他的觀點,他反對大學生退學創業和一畢業就創業的行為,其理由是,當下大學生的知識結構還不具備創業的條件,即使有好想法,也很容易被競爭對手擊敗。
的確,世界上只有一個比爾·蓋茨。在目前環境很艱難、整體經濟相對低迷的時候,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非常低。很多大學生說,我有一個很好的想法。但光有好想法是不行的,創業者更應該學會如何建立自己事業的保護壁壘,否則的話,競爭對手很容易超越你,擊敗你,因為他們比你更有資本。此外,當下大學生的知識結構還不具備一畢業就創業的條件,這是現行教育體制所造成的,因此,大學生需要先積累經驗,成功的機會才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