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民創業浪潮的興起,“80后”開始在創業舞臺上占據重要位置,他們對創業有著怎樣的困惑?昨日,在武漢青年創業培訓中心內舉辦的“小老板”座談會上,“60后”武漢腦清新公司董事長盧才武、“70后”武漢迪睿道路科技總經理鄭明、創聯凱爾傳播機構總經理任鋒、武漢幸運坐標信息技術公司總經理胡戎、和現場“80后”創業者真情交流。嘉賓們認為,“80后”創業者的特點是思維活躍、充滿激情,但易沖動,成本控制和風險意識不足。只有揚長補短、平衡優劣,“80后”的創業之路才會走得更穩。
對話焦點
資金學會寫報告融資
“80后”有的剛出校門,有的參加工作沒幾年,囊中羞澀,創業啟動資金從哪來?
鄭明說,5年前自己創業時只有2萬元,而公司注冊資金需要50萬元。他寫了一份調查報告去游說同學,說高速公路養護市場巨大,縫隙修補又是最常見的問題,深耕市場必有回報。很快,一個同學投資20萬元。
他坦言,創業頭兩年向股東借錢是常事。迫于資金壓力,他每次談項目時就約好付款方式。慢慢地,公司有了穩定現金流。
胡戎說,一份調查充分的市場研究報告很有說服力。創業者至少要有兩三萬元,再靠個人魅力和項目前景去融資。
成本不會核算成本,創業就像兒戲
盡管30多位“80后”讀者無一問到成本核算,但嘉賓卻不約而同地提醒,如果缺乏成本核算意識,創業一定不會成功。
任鋒大一就開始創業,走了不少彎路。1999年,他辦了一份校報,每期發行5000份,只辦了3期就虧了一萬多元。他還曾主辦大學生星際游戲爭霸賽,每人僅收取1元報名費,總共1000多元,連網吧包場都不夠。他做兼職中介,開出17家分部,年營業額近40萬,但年終盤點,只賺了3萬元。
經歷數次挫折,任鋒才明白,創業時一定要對營銷、人力、辦公等成本心中有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