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點
缺遠見期望值過高
“學生的自我期望值過高,仍是當前就業的一大障礙!”省勞動保障廳副廳長鄭朝陽表示。現在,很多畢業生的眼光停留在大型國企、外企及事業單位上,許多人熱衷于報考國家公務員,更有甚者把擇業范圍圈定在珠三角等經濟較發達城市,對月薪抱有很大的期望。過高的期望,在現有的就業崗位面前顯得蒼白無力,于是就出現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
廣東工業大學剛剛畢業的小潘主修英語專業,盡管陸續接到了幾家外貿公司的錄用通知,但她最終還是一一拒絕了這些企業。離校已經將近兩個月,她也沒有急著找工作,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啃老族”。她說:“這些公司開給我的工資都只有1500—2000元左右,在廣州要維持生活都難,而且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也不太適合我。”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已經由“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化教育”。面對畢業生人數成倍增加,社會需求沒有明顯增長的現狀,嚴峻的就業形勢給曾經是“天之驕子”的大學生帶來了就業危機。
國家高級職業指導師、廣東白云學院副院長何小雄認為,今年的就業形勢比較嚴峻,學生首先應該更新就業觀念,先就業再擇業,放低身段,降低對工資、工作條件的要求,從基層、中小企業做起。
據了解,2009年起,我省每年將招募1600名高校畢業生參加“三支一扶”(即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服務,今明兩年計劃選聘1000名高校畢業生到村擔任黨支部書記助理或村委會主任助理,同時招聘1.6萬名基層中小學教師,繼續實行高校畢業生到粵東西北農村中小學從教“上崗退費”政策。此外,還鼓勵高校畢業生服務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參加國家志愿服務西部計劃。
然而有媒體報道稱,大學畢業生對到基層就業的優惠鼓勵政策并不“感冒”,即便愿意去基層的大學生也是因為求職不順作出的無奈選擇。“大學生應該將就業的姿態放‘低’,將人生的目標抬‘高’,在城市就業已趨于飽和的情況下,選擇到基層就業是理性的、現實的。”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黨委書記周石說。 本新聞共 6頁,當前在第 2頁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