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一:有些投資人喜歡忽悠年輕人、大學生創業,這是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在今天的社會里,創業不容易,創投家王功權說:“在這有錢就當大爺能掙錢就是英雄的時代里,我不能勸大家輕易不要去創業,可是,難道中國優秀青年都創業掙錢去嗎?創業,創業,你讓多少漢子折腰讓多少女兒憔悴!”這是對創業辛酸的一席感嘆。但是 ,世界是在博弈中進步的。雖說離婚率超過了半數,你不能勸年輕人別去結婚吧?創業不僅是掙錢,它促使人獨立、成熟、智慧、負責任、社會進步......而且,創業這件事情是“忽悠”不起來的,我忽悠你去創業,你真會去創業??對于年輕人來說,創業的經歷對他們一生都有影響,千金難買,即使失敗。
問題二:創業是需要資本的,不是每個人都是李嘉誠的兒子,一出生名下就有幾十個億可以去揮霍,花光了還可以源源不斷問老爸去要……
怎么會有這么多人對“創業”有這樣的誤解?以為創業是有錢人的事情,窮人是沒法創業的。錯了,沒錢你才要想去創業賺大錢,創業的本質是從無到有,白手起家,從窮變富!而且,創業不等于揮霍,李嘉誠兒子其實根本不必去創業,你白手起家去創業賺回來大把大把的銀子,這叫創業,從來沒有聽說過誰在金山銀山上開始創業的,如果要想有人給一大筆錢你才能去創業,那你對創業的理解根本錯了。
問題三:大學生里有一大部分從農村來的,家境不好,還是安安穩穩找份工作,自己可以在城里穩下來,也可以接濟老家的父母和弟妹
一個農村來的大學生,家境不好,當然應該努力改變現狀,有人可以勸他找份穩定的工作,也有人人也可以勸說他考慮創業,至于他聽誰的,完全是他的選擇,創業并不等于要害他,也許創了業他賺錢更多,前途更廣闊呢?
問題四:讀完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碩士、博士、博士后,一個人走出學校沒有任何實際工作經驗的人怎么去創業?還是先找份工作積累經驗以后再談創業,現在的大學生連找工作的能力都沒有,還創什么業?
1)大學畢業了,什么真本領都沒學到,這是教育制度的問題,不是創業的問題。2)打工的經驗和創業的經驗是兩回事,有很好的打工經驗,不一定就等于能夠去創業,創業會成功,創業的經驗還得從創業中去學;3)找工作的能力和創業有關系嗎?找得到好工作的人創業更會成功嗎?這是兩個概念,千萬別混淆。4)至于是選擇一輩子打工、還是去創業?這是因人而異的個人選擇,大家可以各抒己見,不必求同。
問題五:輕言煽動大學生去創業,無異于讓他們陷入另一個更可怕的陷阱。試想,在一個經濟結構極度畸形、法律規范不合理的社會中,輕易去創業,無可避免的要失敗的!
其實不用擔心有人輕言忽悠就有大批人去創業,你再是忽悠,大部分人還是聽聽想想,不會行動去創業的,創業這件事情,是輕言重言都煽動不起來的,每個人都會考慮仔細做出的重大決定。社會環境畸形而不利于創業,這是事實,那你可以選擇先去改變社會,然后再創業。但是,即使在一個理想的社會環境里,創業照樣會失敗的,因為成功沒法保證,成功沒法復制。
問題六:請別為了緩解就業壓力就煽動大學生去創業,這是很不負責任的
常常聽到有人說這句貌似非常有道理、有學問的話,其實邏輯是不通的。1)大部分人都不會去創業,只有少數人會去創業,所以,“煽動”大學生去創業是緩解不了就業壓力的;2)如果有人去創業,就會創造就業機會,于是也會緩解一些就業壓力,那么,“煽動”大學生創業有什么不好呢?多少它能緩解一部分就業壓力;3)社會上超過60-70%的就業機會都是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創造的,既然如此,為什么我們不能“煽動”大學生去創業,盡管去大學生開創的企業至多也只占民營企業中的極少一部分?有更多人創業,就會產生更多就業機會,就能夠幫助社會減緩就業壓力。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