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一定要講高科技含量嗎?
現在有一種現象:一方面渲染高職學生創業這也難、那也難;一方面又對高職學生從事電子商務創業嗤之以鼻,指責那是低檔次創業,是就業型創業,是生存型創業,是沒有科技含量的創業。其實,此話差矣。第一,高和低是相對的,沒有低哪有高?從低到高是事物發展的通則。第二,求高、求大、求快、求全,正是這些七求八求,才是高職學生創業的陷阱。第三,科技含量高的項目不一定就比科技含量低的容易成功,先易后難、從低到高恰恰是創業成功的路徑和要訣。
義烏工商職院今年畢業的學生石豪杰,河南人,2009年高考結束第二天他就來到義烏工商職院考察,后來放棄河南省二本學校進入義烏工商職院學習,因為旅游管理專業離他夢想太遠,他不斷找學院領導要求,費盡周折轉入創業學院。從事電子商務創業之初,他隨大溜什么好賣賣什么。2010年3D電影《阿凡達》熱映,他發現了Cye商機,專做3D眼鏡網銷,此后不斷做大,并經自主鉆研,持有5項專利,現在他是睿清科技董事長,在溫州、臺州、深圳設有分公司,月營業額超400萬元。他的創業歷程就是從低端走向高端、從沒有科技含量到擁有自已專利的真實寫照。
創業一定要首創即成嗎?
高職學生創業能否成功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要求一炮即響、一鳴驚人未免太過于苛刻。首先,創業教育是很多高職院校新推出的課程,高職學生要學更要練,正確的做法應當是:不求人人創業成功,但求人人創業歷練。通過學習和實踐,有了創業意識、創業體驗、創業技能,那就是好樣的。其次,高職學生在校創業不光是個人行為,更多的是集體行為、團隊行為。所以,其創業成效如何,既與個人情況相關,又與學校的環境和氛圍以及教師指導、課程支持、團隊合作、政策扶持等密切相關。再其次,高職學生在校創業成與否都是一時的,但創業的經歷卻是寶貴的、終身受益的。況且,現實生活中創業與就業常常相互交叉,有的先創業后來就業,有的先就業后來創業。只要創業的心思在,成功的希望就永遠在。
義烏工商職院2004屆畢業生何洪偉,浙江麗水人,在校期間就踏三輪車跑市場干創業,到了畢業時也沒有取得像樣的成績,甚至還欠著學校的學費。畢業后,他用打工賺得的錢補交了學費。但是他的創業心愿在,后來他接觸了電子商務,創辦了“萬客商城”批發網站,現在員工已有上百人,年營銷額超億元。2010年他還獲得“全球十大網商”的殊榮。
總之,高職學生創業只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循著從小到大、從易到難、從低到高、從虛到實的路子走,就一定能走出創業難的誤區。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