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育是什么?當我們還在為從幼兒園就開始的應試教育模式煩惱頭疼的時候,世界許多知名學府已經將實用教育理念灌注進大學校園。大學不再是傳統意義上脫離實際的“象牙塔”,學校教育正成為學生學以致用,走向創業型人才的平臺。“硅谷的搖籃”、“劍橋現象”、“速度之城”……創業教育顛覆著曾經的大學教育形態,匯成一股擋不住的潮流,引領未來人才培養的趨勢……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創業生態系統”激勵創新精神 □記者 孫浩 樊宇 華盛頓報道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憑借其在高科技教學研究領域的頂尖水平,在全球享有盛譽。記者近日走訪了解到,該校將創新和創業作為精神傳統,數十年來構建了一套較為成熟的“孵化器”體系,從而推動大批高素質青年人才積極參與創新和創業。 提供創業教育 麻省理工學院的創新創業氛圍濃厚,成效顯著。據該校創業中心執行主任威廉·奧萊教授介紹,該校各級校友在美國創辦了2萬余家企業,每年收益總計超過2萬億美元,每年新辦企業數百家。 奧萊分析說,創業精神深深植根于麻省理工學院,已成為該校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與該校倡導“利用所學對世界產生影響力”的精神一脈相通,從創新到創業成為諸多校友實現自我追求的重要實踐。該校創業主要集中在以知識創新為基礎的高新技術產業。相應的,該校創業教育也主要針對以高新技術為基礎、具有高增長或國際化潛力的項目。聚焦科技創業使該校的創業支持系統有了凝聚力,也與該校技術大學的定位相符。 過去半個世紀以來,麻省理工學院已逐漸發展出一套比較成熟的創新技術創業教育及孵化體系,并形象地將其命名為“創業生態系統”。 麻省理工學院管理層認為,從創新到創業的產學研轉化過程主要包括7個階段,即創意階段、技術發展階段、商業化計劃階段、企業計劃階段、形成企業階段、早期成長階段以及高速增長階段。為迎合不同階段的需求,該校先后建立了6個獨立運行、有效互補的機構。 創業中心面向全校學生提供創業教育。早在上世紀60年代,麻省理工學院就開設“新企業課程”,為高技術人才提供與創業相關的培訓。上世紀90年代,該課程進一步發展為跨學院的創業教育項目。隨著需求扣影響力不斷擴大,1996年麻省理工學院創業中心正式成立,由校方提供固定辦公地點。2011年,該中心接受馬丁信托基金贊助及冠名,并進一步升級中心運作系統、擴大和更新辦公區域。 創業中心執行主任威廉·奧萊介紹,該中心目前掛靠在麻省理工學院頗具盛名的斯隆管理學院下,面向全校學生提供創業教育。除了由斯隆管理學院提供創業相關課程之外,創業中心還邀請多位知名企業家和成功校友舉辦講座,為學生創業提供指導。 德什潘德技術創新中心提供創業資金支持。該技術創新中心創建于2002年,現有工作人員400余名,主要任務是推動學校各實驗室中所產生的前沿技術擴大市場領域影響力,為有潛力的項目提供研究資金、創業啟動資金和孵化支持。該中心將工作重心落在培育新興技術的產學研一體化層面,主要涉及生化、生物醫學、信息技術、新材料、能源創新等領域。 除了資金支持外,該中心還推出“創業催化計劃”,嚴格篩選出一批具備創新技術研發和創業經驗的培訓師,為校內高技術人才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創業指導,并幫助創新技術與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等投資方接洽聯絡。 自創建以來,該中心已為90余個項目提供1100萬美元資金,其中26個項目已發展成熟,進入實際商業運作層面,吸引共計超過3.5億美元投資。 技術許可辦公室提供知識產權相關服務。由于麻省理工學院學生創業主要集中在以知識創新為基礎的高新技術產業,因此技術保護、專利申請、技術轉讓等至關重要。為此,學院專門成立技術許可辦公室為學生創業提供服務。據該辦公室提供的數據,2011財年該辦公室共見證632項發明誕生,進行153項專利認證,發放79家企業許可證、110項商標許可證。 創業顧問服務中心為創業者提供咨詢。該中心聘請“創業導師”義務為學生提供創業指導,內容主要集中在創業的實際操作層面。 勒梅爾森項目鼓勵發明創造。學院管理層認為,發明是創新和創業的動力之源,因此,鼓勵發明是推動學生創業的必要前提。目前,該項目設立的“勒梅爾森一麻省理工學院”大獎已成為該校最重要的發明大獎。 萊加頓發展及創業中心關注與發展中國家合作。該中心成立于2007年,其主要任務是推動創新技術造福發展中國家或貧困國家及地區,包括為有潛力的項目提供啟動資金、市場調研、前期研究、計劃落實等方面的支持和指導;舉辦創業及投資全球論壇,吸引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的企業家等前來參與;為有志于此的麻省理工學院學生、畢業生以及研究人員提供獎學金。 “10萬美元創業大賽” 麻省理工學院學生積極組織各種創業組織和活動,包括創業工作坊、創業俱樂部等。其中,最具影響力的當屬“100K創業大賽”(即10萬美元創業大賽),已成為全美高校中最著名的學生創業競賽。 大賽創立于1989年,最初由麻省理工學院創業俱樂部和斯隆商學院新企業聯合會共同創辦,旨在把學校理工專業和商科專業學生的優勢相結合,將創新理念轉化為實際運用并投入市場。 斯隆管理學院學生艾麗絲·弗朗西斯目前是大賽執行主任。她介紹說,大賽選拔優秀創業團隊,并給予勝出者一定的創業資金作為獎勵,每年獎金總額約為35萬美元,獎金主要來源于外界贊助。 大賽針對創業者需具備的不同素質分為三輪:第一輪是創意類競賽。參賽者在60秒內向評審團推銷自己的創意,勝出者將獲得5000美元獎勵;第二輪是參賽者就自己創業想法的現實可操作性進行演示,勝出者將獲得3.5萬美元的創業基金;第三輪是商業計劃競賽,考察參賽者為成立企業所做的實戰準備,勝出者將獲得10萬美元的獎金。 在競賽過程中,主辦方為學生提供平臺供其發布創業構想、招募團隊成員。同時,還為學生創業團隊提供指導和培訓以及媒體宣傳、法律咨詢和人脈方面的支持,并吸引畢馬威國際會計師事務所、湯森路透集團等國際知名企業和機構贊助。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