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誤區:初期團隊規模大而非持續發展能力強。
團隊是創業成功的重要保證。大學生創業都擁有一支基于共同興趣、創業角色明確分工和專業構成合理的團隊。由于創業比賽以及創業領袖的個人號召力,前期大學生創業團隊往往規模強大。但由于大學生學業壓力大,存在著“兼職創業”的心態,導致創業無法全身心投入,而且創業過程中的精力分配也往往是創業初期激情澎湃,而在開拓市場等階段尤其是企業面臨困境時則斗志全無。大學生創業團隊成員幾乎全部是在校學生,隨著團隊的核心成員相繼畢業,他們大都更趨向于尋找穩定回報的工作而非創業,使得公司在正式運營過程中面臨著人手不足的困惑。核心員工的流失成為阻礙企業發展的瓶頸因素。
第三個誤區:擅長創業比賽而非創辦公司。
創業比賽對激發大學生的創業熱情無疑有重大的作用。目前國內的創業比賽一般分為兩個步驟:一是“寫”,即包括項目介紹、市場分析、戰略分析、營銷設計、人力資源管理、財務分析、風險分析、CIS設計等,強調規范性和專業性;二是“說”,即以現場答辯的形式展示團隊創業風采。近年來在上述“寫”和“說”的基礎上,部分比賽增加了“練”的環節,即實戰演練,如發放等額的現金,在斷絕與外界聯系的前提下,考察各團隊單位時間內的贏利能力。創業比賽要求的創業計劃書固然可以幫助創業者梳理創業思路,而創辦公司不同于參加創業比賽,不少豪情萬丈的創業夢想最終走不出創業比賽,仍然是紙上談兵。盡管不少大學生創業者最初是通過創業比賽脫穎而出的,但并非所有的創業比賽優勝者最終都能成為成功的創業者。用創業比賽的成果指代大學生創業的成果,用創業比賽的能力衡量大學生創業的能力,某種程度上是對大學生創業的誤讀。
樹立正確的創業價值觀
分析產生大學生創業核心競爭力認識誤區的原因,是增強大學生創業核心競爭力、提高大學生創業成功率的關鍵所在。我國大學的創業價值觀和相關創業政策的導向是導致大學生創業核心競爭力認識誤區的主要原因。
1.創業價值觀導向
在創業價值觀方面,要注意區分創新與創業、創業比賽與創業這兩對不同的概念。大學往往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相提并論,混淆了兩者之間的區別。創新的核心在于新知識、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這雖然是創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但并不是全部。創業核心競爭力是多元的,同時也是綜合的。大學生創業成功,是技術或理念創新、管理和運營團隊、導師支持等多方面合力的結果,缺乏其中的任何一個方面都可能導致創業失敗。從創新到創業,往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模糊二者的界限會導致對大學生創業核心競爭力的認識誤區。此外,近年來,大學生的創新與創業教育風起云涌,尤其是創業,各類比賽數量越來越多,國家級、省級、市級創業比賽達幾十項;各類創業孵化園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僅武漢就超過50家。我國大多數高校的大學生創業都配備有指導教師,他們一般具有經濟學或管理學知識,他們在學生創業過程中扮演“教練”的角色,而學校對他們的評估往往是看學生創業比賽參賽的成績,而非公司實際運營能力。這必然導致以創業比賽的能力指代學生創業核心競爭力的認識誤區。
2.相關創業政策導向
我國現有的大學生創業的扶持政策,是“弱者創業”的假設,即主要是為了幫助就業困難的學生創業,比如有關政策中往往會強調對于“勞動密集型”創業企業的幫助,而所謂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是要以解決下崗職工或未就業人員工作崗位為前提的,大學生創業的初衷往往并不在此,所以導致相關政策幫扶措施幫助不大。事實上,具有濃厚創業欲望和創業能力的,往往是大學生中的精英分子,但顯然在現有的創業政策思維模式下,對這部分精英學生的鼓勵和支持力度是遠遠不夠的。這也導致既有的創業政策對大學生創業核心競爭力的關注不足和定位偏差【創業網Cye.com.cn】。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