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議:是先富“口袋”,還是先富“腦袋”
“創業和學業其實沒有必然的矛盾”,華中師范大學新聞系的小蔣認為。小蔣在學校附近開了一家飾品店。談到胡啟立的創富故事時,她說:“他的創業跟所學專業不沾邊,導致專業荒廢,但他是把創業當作事業在做,我覺得這種放棄是值得的,”談到自己的創業初衷,小蔣說,“自己的家庭條件還算不錯,開店主要是想看看自己在社會上的生存能力,用最直觀的方式證明自己的價值。”
談到胡啟立,他的班主任杜勇老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我帶過很多學生,但胡啟立是其中最特別的,創業取得的成績也較大。”他認為,在大學生就業形勢整體不太好的前提下,大學生自主創業,不僅解決了自己的就業問題,做得好的話還可以為別人提供崗位。不過,他表示,“要是能兼顧學業就更好了。”
武漢工程大學公共管理專業大三的于同學則認為,大學期間應該以學業為重,畢竟大學是一個人系統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的黃金時期,學校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條件和環境,大學生應該抓緊這段黃金時期,一心一意搞好學習,打好堅實、廣博的知識基礎,并形成自己的專業素質,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獲得個人的可持續發展。
今年剛畢業的小劉現在深圳某房地產公司工作,談起學生創業這個熱門話題時說,“如果個人有較很好的家庭背景,具備較好的條件,可以鼓勵學生在大學期間大膽嘗試創業。”
小劉大二暑假就開始到媒體實習,大四只身一人前往深圳求職。他打算先工作兩年,積累一些社會經驗,然后用五年的時間進行創業。他說,“學業和創業其實是一個互相促進的運作過程。在大學生的創業實踐中,如果有針對性的選擇合適的創業項目,完全能“魚”與“熊掌”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