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后是否適合創業專家指點創業迷津
在就業形勢嚴峻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寄希望于自謀職業,自己創業。與此同時,國家為了鼓勵大學生創業,也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措施與政策。但由于社會經驗與能力等方面的問題,擺在我們學生面前的依然是一條布滿荊棘的創業之路。 7月,又到了大學畢業生離開校園,各奔前程的時節。在大部分同學走入工作崗位,或正為找到一份工作而四處奔走求職的時候,一小部分學生則將目光瞄向了自己創業。日前,在北京大學生就業之家舉辦的“大學生創業項目展”就吸引了不少懷揣著夢想的學生。“對于我們年輕的大學生,夢想與激情就是他們最大的資本。”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實習創業部主任劉永印老師對記者講:“盡管如此,我們的學生不可盲目,大學生創業要理性。” 你適合創業嗎? 在這次創業展中,除了有許多畢業生前來參觀以外,記者還看到了一些尚在大學校園里念書的學生。望著他們稚嫩的面孔和清澈的眼睛,我們不禁要問,他們能夠承受創業的困難與壓力嗎? 北京某大學的一位學生告訴記者:“目前就業形勢嚴峻啊,如果難以找到工作,那就不如自己出來創業,不僅能夠解決生活壓力,而且還能實現自身價值。我們年輕人要創造未來,就要有開拓精神嘛。” “對于那些想自己創業的同學,我要提醒他們的是,首先就要理性地認識自己,判斷自己是否適合去創業。而我們有些大學生,往往過于自信,都覺得自己的能力很強,干什么工作都能成功。”劉永印老師告訴記者,大學生是否適合創業,首先就要從他的性格方面分析。在巨大的壓力面前自己表現得如何;在沉痛失敗面前自己表現得又如何;是不是具有持之以恒、堅忍不拔的性格,等等,這些往往是一個創業者成功的基礎。 創業項目適合你嗎? 當我們大學生決定了要自己創業,出去闖蕩之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做好規劃,選擇合適的項目。 “在選擇項目前,對于那些決定要創業的大學生,最好能先組織一支兩到三人的團隊。一旦有了這樣的團隊,無論今后遇到什么問題與困難,都能夠發揮集體的力量,這是單干戶所無法比擬的。”全國大學生創業者俱樂部的成員楊開倫對記者說,擁有一支團隊,首先在選擇項目的時候,就能發揮群策群力的功能,從而選出好的項目,并且避開商家的陷阱。 “大學生在選擇項目時,一定要注意一些無良商家設下的陷阱。例如,有一些廠家往往會利用大學生急于創業、就業的心理,讓我們大學生為他們工作。而當大學生付出了大量的精力與時間之后,要拿回勞動所得時,他們卻失去了蹤影,白白地使用我們學生。”楊開倫氣憤地對記者說道。 對于創業中遇到的種種陷阱,劉永印老師表示:“在選擇項目之初,就需要我們學生有自己的判斷力。在如今這樣網絡發達的信息時代,只要我們學生下工夫查詢資料,認認真真地把相關信息了解清楚,我相信這樣陷阱是可以被大學生識別并且避開的。同樣,通過對大量資料的研究,也將為我們學生判斷市場走向,選擇與市場吻合的項目,提供有力的支持。” 除此之外,劉永印老師還告訴記者,在大學生選擇項目的時候,起初要選擇相對成本較低,與校園文化生活接近,具有個性化,并且容易控制的項目。例如與學生相關的科技產品、校園產品或是綜合服務一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