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校長李培根: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
被訪者小傳
李培根,1977年恢復高考后首批研究生,現任華中科技大學校長。
1977年恢復高考之后,中國政府關于高層次人才培養的一個更大舉動也在積極地籌備運作之中。得知1978年恢復研究生招生的消息后,李培根立即作出了當年報考的決定。當時他剛剛走出上海紡織工學院(今東華大學)大門不久,在武漢輕工機械廠當技術員(實際上是工人)。
在李培根看來,考研是毋須猶豫和討論的事情。作為萬人矚望的武漢市一中67屆高中生,他向來是自信而堅定的,人生目標也早已明確——那就是考大學,在自己喜愛的科學世界遨游。
突如其來的文化大革命,使他和那些正處于接受高等教育年齡的青年瞬間失去了機會。和許多知青一樣,他先下鄉插隊,后招工進廠,因表現突出他還有幸被推薦上了大學。因為夢想還在,李培根沒有懈怠。當機會再度來臨時,他迅速站在了一個更高的發展平臺上。
1981年,他在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獲得碩士學位;1987年在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后回校工作。他曾擔任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院長、副校長;2003年12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5年3月起擔任華中科技大學校長。
李校長是應微軟邀請前來擔任軟件設計項目的評委。代表中國出征韓國參加決賽的10支團隊分別來自6所大學,而他所在的華中科技大學就占了其中3個,讓他特別感到驕傲的還有,學校環境工程學院給排水專業的大二學生陳志峰,一舉獲得了IT項目比賽第一名的好成績。
由于韓國手機制式與中國不同,與國內聯系不便,從8月5日到11日,在這樣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李校長得以有時間和他的學生們親密相處,并有機會和記者談論中國高等教育存在的某些問題以及學校實施教育改革的做法或設想。
主動實踐是創新能力培養的關鍵
記者:我注意到,在整個大賽活動中,你的臉上一直充滿微笑。8月8日晚,在首爾市長舉行的招待晚宴上宣布進入總決賽的代表隊名單時,你拿著相機一直微笑著站在那里;8月9日下午,當北京郵電大學代表隊嵌入式開發項目的演示剛剛結束,你主動站起身來笑容滿面地走到后臺與參賽隊員握手;8月10日公布大賽結果時,你微笑著走到過道,與獲獎學生陳志峰緊緊擁抱。能不能談一下你的心情以及所思所想?
李培根:我是為他們高興呀,為他們自豪啊!我認為,有這么多的中國大學生來參加微軟“創新杯”這樣一個絕對代表世界水平的比賽并取得好的成績,從一個側面說明目前中國高等教育從總體上來說是很好的,大有進步。同時中國一些高校的大學生,他們的學習方式已出現了新的變化。我們學校來參賽的聯創團隊,完全是學生自發組織起來的,隊員分別來自不同的院系,是共同的興趣吸引他們走到了一起。我認為,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說是由校方出面,學校花費很多的人力物力,對參賽學生進行專門的訓練、包裝后去拿獎,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我想強調的是,學生正在學會創新學習、主動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這是整個中國高等教育新近出現的可喜現象。
記者:在2006年上海舉行的“第三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聽你作過一次演講,題目是“主動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關鍵”。你為什么要特別強調學生的主動實踐呢?
李培根:我在2005年做校長之后,確實經常在考慮中國學生的創新能力到底該怎樣培養。我自己在國外也受過幾年教育。應該說,整個中國大學中,在知識學習的教與學方面,與國外相比是無可挑剔的。差距在什么地方?我認為,主要表現在能力學習、能力教育方面,尤其是我們的學生如何主動地學習上。
高等教育中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實踐。非但工科、醫科如此,社會科學亦概莫能外。中國高等教育的實踐環節是怎樣進行的呢?通常由老師把實踐的目的、對象、方法、程序等關鍵要素一一告訴學生,然后學生沿著老師制訂的路線去做。在設定的框架和基本規定的路徑中,學生的創新思想如何能自由馳騁?
所以我認為,必須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實踐,這是創新能力培養的關鍵。所謂主動實踐是什么呢?就是選擇實踐的對象、目的、方法、程序等,全部由學生自己動腦完成。這樣做的效果會很不一樣,在主動實踐的過程中,學生的質疑力、觀察力、協同力、領導力等多種素質都能得到很大提高,會大大增加學生今后取得創新成果的機率。
記者:在你看來,微軟的“創新杯”大賽對中國高等教育有什么啟發和影響?
李培根:微軟的一些做法對于我們更新教育理念很有幫助。這次大賽給我一個很深的印象是,他們非常注意引導大學生去關心社會。今年大賽的主題是:“科技能夠使人們受到更好的教育”,不少學生把關注的眼光主動投向了社會的弱勢群體,如殘障人、文盲、兒童等,并通過自己所掌握的技術去改善他們的學習條件。
我感到,學生僅僅學習知識是不夠的,還應當學習社會,學習情感。健康的情感是學生成才的條件之一。從大的方面來說,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對家庭、對同學都要有一份健康的情感,這種情感會驅使你主動去關心和了解身邊的社會,這方面如果做得好的話,你會發現很多社會問題,這就是創造的驅動源泉。發現問題,進而想解決問題,就有可能創新。
我認為,中國要建設創新型國家,在當前來講,實學創新是最關鍵、最緊迫的問題。微軟“創新杯”大賽給我的另一個重要啟示是,中國應該強調實學創新,尤其是工科學科要緊密結合應用。這使我更加堅定了在本校推行實學創新的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