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需要良好的教育生態
記者:“創新杯”大賽極大地激發了全球學生的激情、想像力和創造力,但微軟同時又是一家營利性機構,對這樣一個看似矛盾的問題你抱怎樣的看法?
李培根:有一些大的跨國公司,真的有非常大氣的一面,這是不能不承認的。有時我們也常常在想,為什么中國沒有這樣的企業來這樣關心教育?當然有的企業可以說我們沒有微軟那樣的實力,但我覺得關鍵的問題恐怕不在實力。能力有大小,對教育提供的支持、投入也可以有大小,問題是要有這份心。
比爾·蓋茨肯定是把對教育的貢獻,看作是自己應盡的社會責任之一。要說微軟做“創新杯”這樣的事情完全沒有商業目的可能也不是事實,因為這對企業形象是一個特別好的宣傳,能夠吸引這么多的優秀學生,他們未來可能是微軟的潛在用戶,也有可能成為微軟的員工。但是,有這種商業目的沒有關系呀,它將是一種雙贏的結果。微軟對教育的支持,對全世界的教育起到一個推動的作用,同時也帶來公司的興旺發達,這有什么不好?
記者:你認為,企業對教育應當有一份社會責任嗎?
李培根:是的。我們國內一些大的公司沒有微軟這樣的實力,這是實情,但是有些事情是完全可以做的,譬如說接受大學生實習,有些企業就沒有興趣,認為你大學生來我這兒實習帶不來什么好處,純粹是添麻煩。這反映了我們的一些企業家在思想觀念上過分的功利。
我有一個觀點,教育是一種生態,學校肯定是其中的核心部分,但教育的生態絕不僅限于學校本身,企業也是教育生態的重要一分子。我在學校提倡教育改革,希望在學校和企業之間能夠很好地做到知識轉移,相互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如果這樣的話,我們高等教育就能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如果大家把高等教育的改革、教育水平的提高,僅僅認為是學校的事情,這種看法是不對的。
需要激發年輕人的創業激情
記者:不久前去過你們學校,看到各院系門口都張貼著參加“教育大討論”的通知,華中科技大學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了,如何辦教育在今天還是一個需要討論的話題嗎?
李培根:那當然。8月22日,我們馬上要召開一個暑期的工作會議,我將會作一個主題報告,題目是:解放思想,開放開拓,辦盡可能好的教育。
為什么要提“辦盡可能好的教育”呢?首先,我希望在“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基礎上,還有更高的目標追求。第二個含義呢,是希望在現有困難的條件下,通過我們的努力辦盡可能好的教育,去和國內那些比我們條件優越得多的名牌大學一爭高下;第三個含義是,我希望為一些優秀的學生創造更好的條件、創造更好的氛圍,給他們盡可能好的教育。我甚至想成立一個特殊的學院,實質性推進教育改革,包括主動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實學創新人才培養等,讓學生在多學科交叉的環境、實學創新的氛圍里得到很好的鍛煉。
記者:聽參賽選手說,評委常常問“你所做的項目其商業前景將如何?”你認為,對學生灌輸并強化一種商業意識,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李培根:我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我提倡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
這方面國外不少大學做得很好。譬如說美國128號公路周邊有很多的高新企業,多數都和麻省理工學院有關系,顯然它非常重視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硅谷和斯坦福大學也形成了這樣的格局。
比爾·蓋茨就是一個創業者,他大學沒念完,就出來創業了。中國太需要有創業精神的大學生了,中國要實現工業化,需要大量有創業能力的人。如果中國高等教育普遍重視創業精神的培養,未來中國大學的發展肯定會不一樣,中國社會的發展也肯定會不一樣。
作為課題的設計者,首先要考慮社會效益,同時也要考慮能不能形成市場,這也是衡量課題是否有價值和意義的重要方面,從這一點來看,具有與創業有關的某種商業意識并不是什么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