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易創業難
是鼓勵創新,還是鼓勵創業?
06年3月通過的《關于鼓勵海外留學人員以多種形式為國服務的若干意見》中,在國家鼓勵海外留學人員采取為國服務的7種方式里,鼓勵海外留學人員“在國內科研機構受聘兼任專業技術職務、顧問或名譽職務”排在了第一位。
“國內以往許多吸引留學人員回國發展的政策措施,理論上都很充分,但往往有一種重創新輕創業的傾向,在政策制定上,往往忽視了真正有效的創新必須依托創業才能進行。”王輝耀認為國內有關政策已經到了需要調整的時候。
政府有關部門以往出臺了大量政策法規鼓勵留學人員回國創新。因此在吸引人才歸國的各項政策措施的制定上,往往都是以學歷或科研成果作為待遇標準,較少考慮留學生歸國創業的實際需要;各地扶持資金的發放,也往往參照科研成果評選的標準,較少考慮科研轉化和市場需要。
彭澤忠的創業故事即清晰地告之了“重創新輕創業”思維的缺憾:彭在已經取得世界領先創新項目的前提下,因資金問題無力投入產業化,不得不兩次求助國外風投,讓本該在國內投產的領先項目遠走他鄉。
王輝耀認為:“在當前海歸創業形成浪潮的情況下,基于創新型國家的戰略要求,中國政府應盡快建立國家級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支持計劃。如果每年挑選和支持數百名留學人員創業,幾年下來,就能支持上千家海歸企業的啟動,同時也將帶進大量的新技術,加快推動中國的創新進程。”
讓海歸們帶回高科技的種子,并且讓這些種子發芽,王輝耀認為:“這將給中國經濟帶來新的奇跡。”
鏈接
海歸高科技企業圓桌論壇
王小蘭(北京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會長、時代集團公司總裁):
中國特色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很困難
我們團隊下海創業20多年,中國的商業銀行改制也有20多年。商業銀行的貸款最初就不是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設計的,而是為大中型城市的大中型企業設計的,最近兩年商業銀行才開始研究如何解決中小企業的貸款問題。
我國的風險投資走到今天還不盡如人意。因為現在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風險投資業還沒有建立起一個非常合適的籌資機制以及有效的風險轉移和退出機制。說句心里話,中國的股市也不是為我們這些科技型中小企業設計的。中小企業板到現在也沒有降低門檻。
總而言之,在所謂的中國特色環境下,我們民營高科技企業的融資,的確比世界其他國家中小企業更困難。
朱東屏(美國硅谷留美博士企業家協會會長):
海歸創業需要對人和知識的尊重
我希望擁有和諧的環境、對項目的理解以及對人和知識的尊重。當能達到這個條件時,一切都不成問題。然而由于我們的技術很超前,要真正理解這些高新技術項目未來的價值很難,所以這是我們最大的需要。我想說的是,有些地方只搞“引資招商”,有些地方作“引智招商”,成功的是后者。
彭澤忠(美國硅谷留美博士企業家協會副會長、凱路微電子公司總裁):
不愿意為海歸的前期開發投資,這種觀念很落后
中國缺乏風險投資的意識,不愿意對高科技技術的前期開發進行投資,這種觀念是非常落后的。現在政府也在倡導創新,但是從政策到落實在具體實施上的過程中,還是有很多問題。因為缺乏資金支持,很多有前景的項目都得不到發展。未來各國的競爭就是一場專利戰,如果中國不愿意投資在高科技先進的技術的開發上,那么在銷售產品時就要付高額的專利費用。
彭澤忠:當然政府也在努力。近日,我們組織15名留學創業人員,攜帶項目和資金尋找合作機會,我們發現不少項目是在鄉鎮落實的,過去留學人員都是在省市級部門洽談合作,但現在引智招商深入到鄉鎮是一個可喜的轉變。
江蘇省政府每年都有專門的計劃引進創新技術、創新人才,現在他們每年引進100名博士,要連續引進5年。看到這些變化,我對未來還是充滿信心的。(胡佳恒 左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