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分配到雙向選擇到自由自主擇業,就業政策改革的大潮下展現的是不同的生活和命運。
在分配的大旗下,精英們的生活是由國家安排好的,人才的單位所有造成了人才的極度穩定,此時此刻,自由與流動便變成了人們生活的夢想。
顯然,能否流動是與國家的政策導向有著很大的關聯度的。與精英潮下的分配相比,我們不得不得出這樣的結論:時下的中國正處在一個新的就業分水嶺上,一種新的主流就業體系即將催生。
走向之一:政府從就業市場的主導位置上逐步后撤,社會及學校積極參與,畢業生成就業最終的主體。
就業是誰的事情?是政府的,還是學校和個人的。現在實際的情形是政府、學校和個人都特別著急。可以說,就業這事是方方面面十分關注的事情,所以,年年的招聘會一場比一場隆重,大家像趕集一般,不過,這樣的情況可能會有很大的改變,就業會成為個人的事情,政府和學校參與的力度會有減弱的趨勢。
從國外的情況看,學校是一個提高素質和知識的地方,能不能找到工作可能更多的是學生私人的事情。
走向之二:現行偏重于“成品包裝”的就業指導模式將為“產品設計”式的職業生涯規劃和提升就業力的新模式所代替,大學生將更加關注個人發展的持久性,而非把重點放在可就業性上。
目前大學生的就業呈現出一個撈進籃子都是菜的局面。大多數學校引導學生先就業后擇業。在這樣的思想影響下,絕大多數的學生把眼光放在形象工程上,而不是素質工程上,著眼于當下的就業,而不是持久的事業與生活。
普遍流行于大學校園的形象工程包括:注重個人形象,講究穿著得體,甚至不惜重金美容和整容。在寄送和遞送簡歷時,大貼美女照、帥哥照。臨時抱佛腳式地學幾招制簡歷的技巧、面試技巧和溝通技巧。
中國人民大學唐鈞的研究表明,對自己將來的發展做出規劃的大學生只占37.7%,還有60%以上的畢業生對自己的發展沒有做出規劃。
越來越多的高校和學生看到了現行就業指導的盲目性和機會主義色彩,可以想見的是,就業指導將會從成品包裝轉而向產品設計和強調個人發展的目標轉向,就業指導工作將走出以包裝為重心的時代而進入一個以提升就業能力為主的時代。
走向之三:就業力培訓將會從學校獨自承擔過渡到由到由學校、社會共同完成,職前教育和生涯管理培訓將掀熱潮就業力及人生規劃到目前為止,還處在一個啟蒙的階段。在一個需要終生尋求就業的時代,個體越來越傾向于通過對人生的主動設計和主動管理來保證自己生活的高品質。
在這樣一場啟蒙運動中,各高校的教育改革將會如火如荼地展開,大量的職業設計及能力提升的課程和培訓將進入到大學的課堂。
實際上,在國外許多小學的課程和游戲中,也會有意無意地把未來的生涯資訊和職場情況傳達給學生,如美國的小學游戲就會有投資的模擬活動。
不過,大學生面臨的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社會、職業及生涯狀況,僅靠接受一次或幾次培訓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而且隨著行業、社會及職場特點的變化,重新學習和重新培訓的任務十分嚴重。
在國外,幾乎沒有大學生不去接受心理的或者是就業、職場的專業輔導,接受這樣的指導,會讓自己的人生規劃變得更加合理、科學和可更具操作性,更符合社會的趨勢與潮流,從而保證自己的人生規劃與社會需求不會發生錯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