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之四:找工作是大學最頭疼的一件事,所以,如何保證先就業已成為大學生最優先解決的問題,這一局面在未來一段時間里將會繼續存在,不過,在就業恐慌過后,事業主導性的就業將會變成就業的主流思想。
工作是什么?工作是自己的信趣、性格和社會價值觀的滿足,只有做這樣的工作才是快樂的,也才會更有成就。
現行的先就業后擇業的就業思路在短期內可能還會成為主流,不過,這樣的思想對學生的適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卻是一個嚴重的考驗,畢竟做一件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和選擇與自己的人生目標南轅北轍的道路起步走,肯定會有著相當的壓力。
同時,就業的盲動也帶來了所謂的創業盲動,許多大學生在畢業不久,卻總有著改變工作環境的沖動,在一時找不到合適工作的情況下,最自然的就是想到所謂的創業。
而實際上,此時此刻,準創業者們無論是在社會經驗、產業經驗,還是商業眼光、市場能力方面都還不能滿足創業的需求,但在深圳及廣州的城市里,卻有著一大批年紀輕輕的創業團隊在產生。
實際上,大多數的創業團隊還不太能明晰公司的主營業務,也沒有正常的業務來源,大家所有的就是既是辦公室又是宿舍的出租屋和一天天變化不定卻令人激動不已的創意。
走向之五 從偏重于追求外職業生涯到講究內外職業生涯的匹配與兼修,從而為個體發展和職業發展尋求長久的動力。
職業生涯分內外,內職業生涯指從事一項職業所需具備的知識、能力、經驗和內心感受的組合及變化過程;外職業生涯指從事一項職業的工作內容、條件、待遇、職務、地點等因素的組合及變化過程。
很奇怪的一件事情是,現代許多大學在能力修煉過程中,更偏重于對外職業生涯的了解和關注,他們更關注社會上哪一種職業更吃香,收入更高,更能引來人們的尊敬,其實,職業生涯早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了解、鍛煉,大學生此時在組織中的主要角色是初學者,最大的收獲應是在內心世界與外界環境的碰撞中使內職業生涯發展大于外職業生涯發展。
也就是說,大學生此刻的工作重心應放在對自己的認知、了解和提升自己的素質上,如果一畢業就追求外職業生涯,或許可以做到一時大放光彩,但可怕的是,星星之火,不能燎原。
走向之六 學成畢業是人們對大學生最普遍的認識,但未來社會學習是一個終身延續的概念,學習能力的高下和學習態度的是否端正決定了一個人職業生涯成就的高低。要做職場長青樹,最根本的就是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
在前幾年,報章上出現頻率很高的字眼是下崗和中年危機,現在,萬年科員等名詞也開始出現,為什么職場中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產生這樣的現象原因雖說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學習的中斷。有人說:大學所學的知識一兩年之后就由新知變成舊知了,而且由于新知識開始不斷涌現,如果不注重在職培訓和在職學習,很顯然,畢業幾年之后,就會成為一個有文化的知識盲了。
學習是進步的開始。所以,在選擇就業單位時,要更多地關注公司是否注重對員工知識的管理,不要只考慮工資和待遇的高下。
走向之七 一次就業成為歷史的遺跡,短期就業和多次就業會成為就業主流脈象
一次就業終生在崗,這是傳統大學生的職場標準照,但未來社會中,一輩子做一份工作的機率大大降低。
勞動力過剩和大學生就業結構失衡的狀況會引來職場的劇烈震蕩。一方面,一些用工企業會優中選優,從中加快了大學生淘汰的速度,另一方面,一些大學生因為找不到工作,而不得不暫時性地選擇就業,一有機會,就趕快轉職。
近年來,深圳等地的一些廣告及咨詢企業,一直為員工流動太快而大傷腦筋。常常是一年要換幾波人馬。員工流動已成為企業最不確定的風險。
走向之八 就業全國化成為趨勢
全國招生,哪來哪處一直是大學生分配的一個主要流向,到今天,就業全國化實實在在成為一種趨勢。
每到周未和星期一,往來于珠三角地區各城市之間的交通設施入座率會大幅提高,家在廣州,卻在深圳或在東莞上班的白領們要么是回家享受天倫之樂,要么就是急匆匆地奔赴公司上班。
一些高級白領就業更是如候鳥一般,在廣州、深圳的一些大公司上班的高層老婆孩子到么在北京,要么就在上海。近幾年來,把家安在廣州、深圳而把事業放在上海的高級經理人也不斷增加。這些人早年的事業都在南方,成家也在南方,隨著長三角經濟的快速發展,享受過珠三角快速發展之利的他們隨之也將目光投在上海及其周邊的城市中,再一次吃上了經濟高速成長的大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