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是社會創業活動的活躍群體,他們思維敏銳、朝氣蓬勃,以自己所學專業知識和社會實踐為基礎,創業的起點高。目前,南京市不少大學在校生、畢業生已在從事創業實踐活動。
本報創業講堂昨天走進信息工程大學,在校方和社會志愿者的支持下,開展了講座、創業學生典型展示、學生與專家志愿者交流等活動,內容豐富多彩。現場,南京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三江學院等多所院校“學生創業聯盟”,邀請創業講堂走進他們的校園,為高校學生的創業熱情添把火。
創業故事:大多數白手起家雄心勃勃
女生投資200萬購寫字樓
創業經歷鄭思路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應屆生。昨天一早,她從無錫趕回南京,參加本報創業大講堂活動。鄭思路參加了大學生創業方案設計大賽江蘇總決賽,她的“格子鋪”項目引起專家評委的好評。賽事正酣,她能放心的返寧,原因是她有個團隊在作戰,“前方”有人在參賽。
鄭思路學的是國際貿易專業,她評價自己最大的優點是“悟性高”。她是名專升本學生,進入本科后,學業負擔不重。有次,她在兼職時,發現自己對經營有特別悟性,別人一講她就領會,并舉一反三的產生許多聯想。于是她不安分了,盡管有親友不贊同,她仍投身于創業。她做過校園女生的化妝品、服裝等生意,也交易過緊缺的煤炭,她賺到了錢。面臨畢業,小鄭也早早就籌劃辦公司。她將自己賺的錢,在新街口黃金地段花200萬元,購了160平方米的寫字樓,從事保健產業的商貿。小鄭此次參加江蘇創業方案設計,提交的是她的校園創業作品“格子鋪”。這是她從國外的商鋪中產生的聯想。在信息工程大學,有她第一間“格子鋪”,20平方米的房間,有20多個“格板”,并可拆裝,租給貨主經營。一格一兩種商品,和超市比,商品跨度大,都經精心挑選,專供在校學生。
另據校團委金書記介紹,2007屆畢業生學小熊,已在南京珠江路租了6間寫字樓,從事IT業經營,目前已招聘了20多名員工,其中一半是信息工程大學畢業生。“有才能的學生創業,不僅為社會奉獻一個企業,也創造了畢業生就業崗位”,金書記說,學校鼓勵學生創業,主要是在完成學業的基礎上,給予他們創業意識和知識上的培養。
創業體會昨天,小鄭對記者說,她還在做“格子鋪”的樣板,成功之后就向南京各高校推廣,供其他同學創業。在無錫賽場,專家審看了她的設計方案后,對格子的可拆裝的靈活表示贊賞,認為很有創意。但昨天她又告訴記者,她的最終理想是繼續深造、做名大學老師,但之前首先要成為一名企業家。因為,只有自己成功地做出企業,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將來在課堂上授課時,才能對學生說得深講得透,把真正的知識傳下去。
4名畢業生合股開數碼店
創業經歷信息工程大學校外商業街上,吳春偉和汪元素正在店里忙碌著。小吳是2007屆畢業生,小汪高他一屆。他們4個畢業生合股,辦了個“睿購”電子數碼店,目前在南審院分校還有家分店。
說到創業前,這4人都曾打工。小吳在珠江路一家數碼商店打工,月薪2000元。他在打工中,發現企業管理不盡如人意,打工的興致不高,想到自己創業。在校時,小吳曾幫助同學照看店鋪,有些經驗,加上打工一年的知識,搞日常經營不成問題。小汪也是有心人,在校期間,她就參加了人力資源管理員的培訓,拿到職業證書。畢業后在一家臺企打工,也做人力資源管理,并拿到人力資源管理相關證書。創業后,她將人力資源管理、勞動關系管理都兼了起來。 創業之初,4名股東很慎重,他們先創建了一個網站,然后又重新走進校園,借助了一個小賣亭,進了一些U盤、閃存卡、手機貼膜等小商品,嘗試著賣,以了解大學生需求,幾個月后,對學生電子商品的消費能力和品種有了把握。去年10月,他們花年租金1.2萬元租店經營。由于“鋪墊”做得好,小店開張經營較順利,股東們收入比打工要高些,便將更多的錢投入事業發展。
創業體會記者在睿購店采訪時,有兩名學生在,另兩名股東,一去進貨,一負責管分店。他們告訴記者,創辦睿購時的資金,大都是他們打工積余的錢。由于本金少,現在進城購貨,一般是在批到貨后,臨時雇個貨的趕回店。晚上就在附近租個房子住宿。店里的電子數碼產品,中低檔為主,如電子產品,雖然價低,但低在產品的多余功能少,質量卻一定要好。學生在校門口購物,維修很方便。“如果是在珠江路賣場購貨,出了問題往返江南江北,時間、車費都多,學生感到不劃算。睿購的經營模式也是要做出‘標本店’,然后繼續向各高校進軍開分店,占領大學生電子數碼產品市場”。
關掉酷貝店開大公司
創業經歷柳鵬翔是泰州人,從小養成獨立性強的個性,不喜歡跟在別人的后面做事。由于個性特點,他十分喜歡充滿競爭的創業生活。2006年,他成立了自己的酷貝數碼店。
柳鵬翔向父母和朋友籌備資金,店開張了。但起步很難,自己進貨自己銷售。剛入行,常常因不懂行規,吃批發商的虧。對所進數碼產品,出了質量問題還要自己修理。加上學業不能耽擱。業余時,他的小店經營到晚9點。多虧有同學幫助照看,那段充滿艱難的日子過去了。
創業體會在校生創業,小柳認為,一是要有專業知識,二是要有機遇。他開店時,學校周邊尚無數碼店,只此一家,只要信譽好,同學們不會花車費進城購買。可現在,同類小店開了十多家,競爭激烈,利潤空間越來越小,使新開張者難以立足。對自己的小店,小柳也有想法,他認為,開這類小店“門檻”太低,實力弱者難以持久。他說,他的創業實踐,增長了他闖蕩商海的能力,自信心也強了。他正在籌劃辦一家有自己特色的公司,并向大公司發展。小柳說大公司能增加就業,我還年輕,為社會作貢獻來日方長。
專家提醒:創業要具備7種素質
昨天,南京熱情創業服務中心主任王偉說,大學生創業要具備7種素質。1,把自己由學生變成“市場人”。有同學認為,學校有一萬名學生,每人買一件,就是一萬件,這不是做市場的人的思維。因為,現實消費還取決于價格、質量、款式等多種因素。不能簡單的把人頭累加為市場需求。2,盈利是企業的最終目標,每個創業者,都要有自己的模式。3,制訂創業計劃書。這實際上是對市場可行性調查,涉及的面很廣。計劃書做得越詳細、越真實,創業成功的幾率越大。4,資金運作計劃。資金運行的高效率是企業成敗的關鍵,不花無效的錢,少花低效的錢。5,營造一個好的商業氛圍,是公司進入外部的有效途徑。6,建立有親和力的團隊。發揮團隊中每個人的積極性和作用,使企業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期。7,汲取教訓是邁向成功的階梯。企業失誤不可怕,決不犯重復的錯誤。要調整方案,換個方式繼續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