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交流:畢業后是創業還是就業
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創業聯盟”的主持下,創業指導專家與學生開展交流。
南京農業大學大一學生:我是學營銷專業的,注定從事醫藥品銷售,請問老師,我的職業生涯應如何規劃?
專家齊興強:我是人口管理學院的畢業生,我的第一份工作做的卻是電子產品銷售代理,做到安徽區經理。后來發現自己適合創業,又創辦自己的企業。對這位同學,我認為不要把自己的職業束縛在一個小圈子里。要有個大體的規劃,在自己成長的各個階段,不斷調整、明晰。在規劃時,要注意自己的學識特長、性格秉賦等;注意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同時,要注意發現自己內心的最大渴望是什么,盡力做自己喜歡的事。
信息工程大學大二學生:我拿不定自己將來是創業還是就業?
專家王偉:這要根據自己的特點而定。一般來說,剛走出校園的畢業生,缺乏社會經驗;對市場競爭的激烈和殘酷性不認識,從打工開始比較適合。打工有兩種:消極的打工。老板給一份錢,你干一份事,這樣你沒有真正的收獲。積極的打工。把給老板打工轉化成為自己打工,你留心觀察,會發現企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鍛煉自己與別人的溝通能力,主動解決技術上的問題等,總之做到真正有收獲。這時創業,比較有把握。對專長突出的同學,結合自己的專長,也可以畢業后直接創業。
信息工程大學大二學生:我留心了幾個項目,但做的人太多,傳統行業能不能創業?
專家劉屹:創業貴在創新。做全新的行業,競爭對手較少,市場空間較大,但需要有新知識。做傳統行業也能創新。傳統行業的產品、服務也有提升空間,看你如何發現。我有個學員,開了家“跑腿公司”,為老百姓買油鹽醬醋,有段時間業務不穩定,很難堅持下去。后來我建議他開辟對公司企業的服務。現在他為一家食品名店外送,掙勞務費;為一家保險公司送保單,每單掙30元,收入很穩定,雇了幾十個員工。可見,創新是創業的靈魂。
南京工業大學大二學生:創業不僅僅是個人行為,如何帶出自己的團隊?
專家葉瑞鴻:多參加社會實踐。要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積極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多與人溝通,溝通中,讓別人了解你很重要。別人不了解你,不知道你的能力,如何能信任你?構建自己的團隊,同樣要從基礎做起,從小事做起,按照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一步步發展,一步步形成自己的團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