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有高技術含量,但從操作層面說,項目本身不需太大投入,學生完全可以做,現在就能做。盡管利潤不高,但一年做幾百個單子,應該問題不大。”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宏觀處處長劉庶明認為,“這類項目,是適合學生起步的創業項目。”
對于這類項目,參賽選手指導教師、吉大管理學院教授李北偉也給予了充分肯定。www.fswenwen.com因為工作關系,李北偉平時經常跟一些有意創業的學生打交道,他發現,很多學生雄心萬丈,一提注冊資本,動輒幾百萬、上千萬元。他說:“誰會對一個大學生創業團隊給予這么大的投資?這么大的項目,學生又操作得了嗎?大學生創業不能好高騖遠,要腳踏實地,從自己能干的事做起。”
本屆大賽初評階段,武敬東審閱了80多件上報作品。他認為,有20個左右項目是學生自己可以操作的,這也表現出參賽學生越來越務實的趨向。“學生創業要突出自己的原創性,有想法,有思路,慢慢做起來”,評委們建議,大學生最好選擇那些小資本、智力型、服務型的項目,從第三產業起步。
3名殘疾大學生現身賽場
長春大學光普創業團隊的登臺亮相,為全體觀眾制造了另一個“意外”:團隊5名成員中,總經理和技術總監都是視障學生。公司的主營產品“光普讀屏軟件”,就是技術總監李陽參與開發的。這種軟件,可以通過語音朗讀方式,將電腦屏幕上的文字信息轉換成音頻模式,擁有這樣一套裝備,視障人士就能和普通人一樣上網沖浪、使用辦公軟件了。“目前我國有視障人士1691萬人,讓這一群體便捷地使用電腦,是我一直以來的創業夢想……”當李陽主動伸手要求接過麥克風,回答評委的現場提問時,臺下響起了一片熱烈掌聲。
出現在決賽場上的殘疾選手,還不只這兩位。作為吉林大學“銳創”團隊的總經理,該校2005級本科生高文思,也是一位拄著雙拐的殘疾人。看著他從容鎮定地走向多媒體演示臺時,很多人露出了欽佩的神色。
“這兩個團隊的創業計劃書寫得都很好,項目本身有市場空間,具備一定的可操作性。”評委劉庶明說,“殘疾大學生積極參賽,這說明大學生創業大賽連續舉辦幾屆以來,已慢慢顯現出了累積效應,越來越多的學生被喚起了創業激情,開始關注創業、投身創業。”
據了解,本屆大賽由共青團吉林省委、省教育廳、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省科協、省學聯共同主辦。據團省委學校部部長杜奉英介紹,本屆大賽復賽上報作品共計118份,無論從作品涵蓋范圍,還是從參賽人數看,都遠高于往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