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解與不解中接受磨煉
在實踐活動前,一些隊員的父母表示反對。他們說,孩子是個大學生,要出去當保姆,太丟面子了。
面對他人的議論與不解,有兩名隊員最終選擇了離隊,不過其余20名隊員贏得了家人和親友的支持。“大學生已經不再是什么天之驕子,到最基層的地方去工作,不正是現在所提倡的嗎!”隊員蔡淑建認為,不但是大學生自己,全社會都要轉變觀念,職業不分貴賤,做保姆同樣應該得到尊重。
隊員李珺的工作主要是陪孩子玩,輔導孩子學英語,中午做一頓飯。她說:“真正的人才應該具備全面的素質,有過這樣的經歷,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好事。”
60%的隊員明確表示,自己今后不可能從事保姆工作,不過他們希望在半個月的實踐中磨煉自己,以便修正自己的就業觀,這也是這次實踐活動的真正意義所在。
創業計劃有望變成現實
此次“大學生保姆”社會實踐活動構想,來源于一份創業計劃書,曾在學院的創業計劃大賽上得到老師的充分肯定。今年暑假,他們嘗試把創業理念轉變成創業行動。
“各高校都在提倡大學生自主創業,但是不能僅僅停留在‘紙上談兵’。”實踐隊伍負責人倪俊杰說,家政業的發展對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0后”大學生保姆有較高的知識水平及綜合素養,更善于和客戶交流,他們服務對象主要是城市的高收入人群,只要產品和服務過關,完全可以贏得市場。
校方對大學生的做法表示支持,數理信息學院黨委副書記徐建鵬說:“不少大學生有創業的心,卻找不到創業的路。以暑期實踐試水自己的創業計劃,可以為創業夢想提供一個實現的機會。”
大學生們表示,他們將繼續做市場調查,進行各種嘗試。“結合實踐中的具體問題,拿出一份真正具有可行性的創業計劃書,申請創業基金,再聯系合適的風險投資商,與省內知名的家政服務公司合作,這是我們實踐結束之后要努力的方向。”倪俊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