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政應用法學院的畢業生楊勇感受更深的不平等則是部分省市的保護主義盛行。為了找到理想的工作,他經常上網查看就業信息。可是當看到那些日思夜想的招聘信息標題后,想進一步了解招聘時間、地點時,卻常常被“非本。ㄊ校⿷艨诓荒軋罂肌钡染苤T外。
此外,用人單位普遍提高用人門檻、人才高消費現象也越來越普遍。本科能做的卻要碩士,能要碩士的卻要博士,“本科生考試,研究生考核”成為用人的潛規則。
找工作遭遇不平等;想自主創業,同樣也要遭遇讓人看得見、摸不著的“玻璃門”。
有一位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就經歷了這樣的事:為了申請一筆兩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他填了繁瑣的表格,到戶口所在地的居委會辦了失業證明,到縣就業局辦了失業證,并提供了未婚證明、擔保人……這一過程中,說了無數好話,跑了不少冤枉路,還忍受了不下一次的嘲笑———“大學生辦失業證?丟人!”
“跟一般的商業貸款相比,辦這種學生貸款程序太多了。”他嘆息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