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他“抱著玩玩的想法”參加那場網店大賽后,轉折開始了。王佳滎趁五一放假回杭州,進了一些絲綢開始在網上商店銷售。
他出師不利,“過了7天還是無人問津,估計是絲綢太貴的原因。”他四處轉悠,看到同學網店生意紅火忙著裝箱發貨時,他的主意來了。
“只要發貨都要用到紙箱、膠帶,我何不就提供紙箱、膠帶呢?”于是,他把絲綢在寢室全分了,開始轉向做提供紙箱、膠帶的生意。他說,起步時很辛苦,人家一個電話,他就得送貨上門,從這幢公寓跑到那幢公寓,在10分鐘內把貨送到。
此時的王佳滎已經對玩游戲無暇顧及了,“如何與客戶進行交流、如何談定價格、如何開拓市場,這些事已經夠我忙的了。”如今王佳滎已月入7000。為了進一步開拓外貿市場,不久前,他報名參加了自考本科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習。“以前是要我學卻不想學,現在倒是自己主動要求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了。”
“創業實踐抵扣學分”
講起學生們的創業故事,賈少華總是能滔滔不絕。他能叫出每一個創業學生的名字,知道他們每一個人的經營狀況,“誰的實體店賺多少錢,誰的網店信譽是幾顆鉆,我都知道”。
目前義烏工商學院全校約有1800名學生通過開設實體店或網店創業,其中20%的學生能夠做到學費自理。校內已經形成了一條電子商務供應鏈,多家快遞公司進駐學院專門給創業學生提供快遞服務。
“在今年2500多名學生中,超過10%都是以‘老板’身份畢業的,”賈少華說,“要感謝金融危機讓更多學生就業觀念得到迅速改變。”
到了2008年12月,學校還設立了創業學院,培養未來的企業家。學生從高年級中挑選,并滿足以下任一條件:經營實體店的學生月收入不低于8000元,或者從事“淘寶網”電子商務學生的網店信用等級達到四顆鉆以上(相當于達成交易2000筆以上并獲得相等數量的好評)。目前學校正在準備招收第二屆創業學院學生。
在這里,學生們不必擔心因為校外創業行為而遭到“不讓畢業”的處罰。學校出臺各種制度保障學生的創業權利,創業學生可以通過網上交作業、個別輔導、單獨考試等形式修完課程,創業實踐可抵學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