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當前就業形勢嚴峻,金融危機的發展動向及其影響,仍有不確定性。為此,我們應當從長計議,立足于科學發展觀的學習實踐成果,以創新思維跳出傳統模式,針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系統化地探索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與機制、社會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改革 在全球經濟寒潮沖擊下,我國當前的就業形勢嚴峻。為應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中央和各地政府出臺了不少政策舉措。如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知,提出從2009年起用3年時間組織100萬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參加見習,以為緩沖;又要求和鼓勵科研單位聘用高校畢業生參與研究,為此支付的勞務性費用和社會保險費補助可由項目經費列支。上海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做好2009年上海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要求扶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實施引導升學、技能培訓、職業見習和就業援助等六大專項計劃;加大就業服務和指導力度,等等。與此同時,各高校加大了相關工作力度;社會方方面面包括企業、行業協會、共青團、民政部門等也積極行動,“助推”大學生的就業和創業。 可以相信,2009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有望較為順利地推進。但是,金融危機的發展動向及其影響,仍有不確定性,為此我們應當從長計議,從戰略的高度和機制的較深層面來思考和破解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難”問題。例如,自去年下半年起不斷蔓延的經濟不景氣是否會延續到明后年?影響會有多大?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和Cye.com.cn消費結構變化將對社會就業結構產生什么作用?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方式和內容與社會人才需求的矛盾應怎么克服?為緩解眼下大學畢業生就業困境而由政府“埋單”的新增就業崗位,“投入-產出”效果如何?等等。 立足于科學發展觀的學習實踐成果,以創新思維跳出傳統模式,針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我想,我們需要系統化地探索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與機制、社會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