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某著名調查機構和亞洲最大零售商圈淘寶網聯合發布《2008年度網購市場發展報告》。報告顯示,2008年淘寶網創造了57萬個直接且充分就業崗位,也就是說2008年有57萬人通過在淘寶網上開店實現了就業。這57萬人中,一半以上年齡在23至32歲之間,其中,大學生通過網絡創業實現就業成為潮流。
短短幾天,關于大學生網絡創業的討論已經在各大媒體“洶涌澎湃”。鼓勵大學生以創業的方式實現就業,是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形勢下人們熱議的話題,其出發點無疑是好的。但我歷來不同意一些人把我國的大學生就業難歸因于大學生不愿意創業,也不認為鼓勵更多的大學生創業是解決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靈丹妙藥。
因為在任何一個社會里,創業者(老板)都是少數,即使在高學歷人群中也是如此。我們怎么可能要求大學畢業生都去創業做老板呢?創業者(老板)只是職場上千百種職業的一種,對于千百萬所學不同的大學畢業生而言,這個職業只能是適于少數條件、機遇具備了的人來干,絕大多數畢業生還是要到職場上與其他千百種職業尋求匹配。所以,在鼓勵大學生創業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告訴大學生們,創業需要具備一定的機會和條件,要了解外部環境、自身優勢與劣勢、行業發展前景等等。大學畢業生在考慮是否創業時也需三思而行。
從創業的外部環境來說,主要包括經濟環境和市場政策環境兩方面。一般經驗表明,經濟繁榮時期,是創業的好時機。像搜狐和新浪,他們創業的時候,正值經濟繁榮期,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一個高潮期,后來經歷了網絡泡沫破碎期的歷練和洗禮,才脫穎而出發展壯大。
時下世界經濟走向低谷,我國經濟也受影響明顯下滑,國家正在努力刺激經濟,促進大學生就業,鼓勵大學生創業。但是,如我們看到,大量現存的民營中小企業正處于一種極其艱辛的生存狀態,甚至倒閉。這又讓我們如何鼓勵畢業生們勇敢創業呢?他們將創立的企業不就是規模更小的民營企業嗎?其處境會否比Cye.com.cn現在的中小企業更好,也是個問題。所以,在鼓勵大學生創業的同時,應盡快改善現有民營中小企業經營的政策環境,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才是改善整個市場就業環境的重要舉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