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峻的就業形勢,需要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走上創業之路,通過創業實現就業,甚至在解決自身就業問題的同時,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大學生一無資金,二無經驗,要想成功創業,除了自身要轉變就業觀念,增強自主創業意識,同時還需要學校和社會轉變觀念,在大學生創業過程中提供有力的支持。當我們的社會需要更多的大學生走上創業之路時,大學生自己、學校和社會,都準備好了嗎?
學生:轉變觀念超前謀劃
當眾多高校畢業生奔波于各人才市場,為就業擠破腦門時,蘇州大學廣告設計專業大四學生羅楠從大四上學期起已在老家鎮江自主創業,做起了個性男裝店的“小老板”,店面由自己設計,非常時尚、個性。他根據自己的想法去進貨,第一個月就有了盈利,去年10月賺了3000多元錢。談起創業經驗,羅楠說離不開超前的謀劃。大二時,他就開始做市場調查,確定創業的方向和地點,考察了上海、蘇州、常州,最后還是覺得鎮江的創業成本最低,而且個性時裝有市場空間。羅楠說,其實目前就業的途徑有很多,如今就業形勢不是太好,不一定就非得擠破頭皮去爭一個崗位。同學中間有創業想法的很多,但真正實踐的很少,目前班里只有自己一個。
談起大學生創業,江蘇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的2005級學生陳益佳說,目前雖然就業形勢比較嚴峻,但大學生畢業時第一步大多會選擇就業,無奈之下才會去選擇創業。在江蘇科技大學讀研究生的毛同學說,自己本科時曾參加過創業設計大賽,當時不少同學有創業的沖動,但盲目性大,現實與設想之間總有較大的差距,所以大學生創業,做充分的前期調研、選擇一個好的項目非常重要。
大學生創業成功,除了資金、經驗和創業環境,創業的素質也會影響創業效率。在江蘇科技大學讀研的江同學建議,面對新的形勢,大學生也要轉變就業觀念,增強自主創業的意識,在儲備知識的同時,大學期間要多想創業的點子,觀察創業的機會和方向,做到超前謀劃。如果到畢業時找不到工作再創業,由于各方面準備不充分,更增加了創業的難度,降低創業的成功率。
高校:要開展創業教育
在大學生創業問題上,需要轉變觀念的不止是學生自己。現行的大學教育仍停留在傳統的人才培養上,在大學生創業問題上大學教育的缺陷也顯露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