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是觀念不適應,現在的問題是基層、中小型企事業單位需求量也是比較大的,就比如在大學生就業之家舉辦的招聘會,偏遠一點、小一點的企業,就唧唧喳喳的去幾個人,學生也難免怕那個地方不穩定,但是我要說的是,這種大地方沒有、小地方不去,是要不得的。現在有幾個專業就有這種考慮:機械專業、會計專業、農科專業。會計專業每年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但是就業率不高,因為這些需求單位都是小型的企事業單位,學生不想去。另外像機械類需求量也比較大,每年是畢業的幾倍,按理說應該很好就業,因為都在基層第一線,要到車間、第一線去工作,學生也不想去。所以在觀念、成長問題上還存在適應性的問題。
農科轉行的,每年非常多,到畢業的時候,很多不搞農,還有其他一些。凡是苦一點的,都不去了。上學時只要有大學念就行,畢業一看崗位苦就不去,但是搞別的工作又不適應、沒有競爭能力。所以現在適應性的矛盾是比較突出的。
第三,職業素養不適應。用人單位最關心的是學生的責任心,學生往往把工作當成寫作業,這樣就麻煩了。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責任心、吃苦耐勞,尊重人的禮儀知識方面都很有意見,有時候在考核當中往往是由于這方面的問題被用人單位篩下去了。前兩天在人民大學聽系里組織的人力資源講座,學生Cye.com.cn一進來就坐,一做就能感覺到大學生的素養,學生都在排著,一排靠椅,學生在上面半躺、半靠,他說看那個姿勢根本不會接收你,所以在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方面還是需要極大加強的。這些都屬于適應性的矛盾、能力的問題、觀念的問題、職業素養的問題。在學校加強主動適應企業的需要,在這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