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內創業園,接軌市場還有一段路
據記者調查,校內創業園項目大多為藝術設計和工藝品制作,書刊、服裝鞋帽、飾品銷售,數碼產品代理,家政家教信息服務等。主要面向的是校內市場,盈利方式也以單純賺取差價為主。創業形式、盈利方式都較為單一。
“如果沒有低廉的租金和校內固定消費人群的支持,我這店鋪在社會上要想盈利,確實很難。”在揚州工業學院創業園經營潮流服裝店的王楊說,在社會上經營,房租、稅收是很重的負擔,但校內并不存在這個情況。大學生就業指導專家也普遍認為,創業園確實能幫助學生積累一定的社會經驗,甚至積累一定的資金,但是,在創業園成功不能表明在社會上也能成功。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共有500多名學生在外自主創業,學校創業園內也成立了30多家公司。不過,該校就業與創業教育中心主任王友明坦言,“創業教育是一種Cye.com.cn普惠性質的教育,所有學生可參與,但也并非所有的大學生都適合創業。調查數據證明,目前社會平均創業成功率在10%以下,大學生因為經驗、資金、社會關系等原因,成功率更低。”王友明認為,創業還是要有一定的條件,尤其是減免稅收、放寬貸款申請條件等,是大學生創業初期最需要的扶助政策,但目前相應的政策還跟不上。
專家建議,高校在打造創業園時,也可以選擇與真正的市場實體合作,鼓勵在校學生以參股、見習、承包等形式進行創業,效果也許更接近于真實。但此種創業風險較大,在相應保護措施上,學校也應同時考慮。
本報記者 劉宏奇 張晨 馬薇 趙曉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