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天天和農民打交道,都不太會說普通話了 □他們不是科班出身,卻成了實用的“山寨版”農村技術員 □他們用心血和汗水填滿了自己的錢包,更鼓起了村民的腰包
江蘇省東海縣現有66名大學生村官。他們圍繞高效農業、設施農業、特色產業、服務業創辦項目80多個,不僅填滿了自己的錢包,而且鼓起了村民的腰包。“我們不是一個人在創業,而是一個團隊在行動!”大學生村官們說。
我們怎么才能揚長避短
胡龍海是中北大學03級法學專業的畢業生。2007年大學畢業后,他來到東海縣雙店鎮前雙村做村主任助理。兩年的工作經歷讓他體會到:與很多大學生村官一樣,盡管自己也是農村長大的,可生活在一個村莊與管理一個村莊完全是兩個概念。一些在自己看來是很小的事情,可在農村都是天大的事情。
丁涵也有同樣的感受:這個徐州師范大學的小女生盡管在農村長大,是純正的農民,可是人家拿起一棵小苗問她是什么農作物,她根本答不上來。
調解村里的家長里短真不是大學生村官的長項。怎么能把自己的長處發揮出來呢?這個問題也是雙店鎮這幫大學生村官常常思考的問題。一有空閑,這幫大學生村官就聚集在一起,琢磨著做點事情。
雙店鎮有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北溝村鮮切花生產基地是江蘇省最大的花卉基地,這個基地的花卉主要供應華東市場。2008年5月,趙雷、胡龍海、徐杰等6名大學生村官經過反復討論達成共識,決定以股份合作的形式進行創業,形成創業合力,降低創業風險。
這一想法得到縣、鎮兩級領導的充分肯定。縣委組織部不僅及時協調信用聯社提供每人3萬元免息貸款,鎮黨委還無償提供每棚1萬元的扶持資金。一個多月的時間,大學生村官們出資21萬元建成4棟高標準溫室大棚,成為全縣首家股份花卉種植示范園,主要種植香水百合、非洲菊等中高檔鮮切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