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華會給農民們算筆賬:山芋一畝的利潤是500到600元,花生是800元左右。金銀花呢?今年5月,大學生村官們的金銀花全面開花,除去部分損失,每畝利潤2200元左右。而金銀花的種植技術前期與種山芋一樣,成本要比種花生低很多。
村民們看到了實惠,紛紛要求種植金銀花。李埝鄉的地不夠了,臨近有個李埝林場,從去年11月開始,10來戶老鄉就自發租了林場1000來畝地種植金銀花。今年5月,又有一批老鄉租林場的地種上了700來畝金銀花。李埝鄉真的成了康緣藥業的藥材種植基地。
好工作是做出來的,不是找出來的
經過一年的經營,胡龍海他們不僅還清了10多萬元的貸款,還盈利8萬元。而在雙店花卉基地,僅今年就上了400多個大棚,花卉大棚已經發展到1500多個。胡龍海說,干了兩年多的村官,天天和當地的農民打交道,他已經不太會說普通話了。
石榴鎮大學生村官陳靜聯合其他3名女大學生村官,依托蔬菜之鄉基地,參股注冊100多萬元成立育苗公司,現已建立6個溫室大棚,一年四季培育瓜菜苗,實施的“訂單育苗”每年出苗5批,一批10萬株苗,一棟育苗大棚一年下來年純收入在8萬元以上。在大學生村官的示范帶動下,目前全縣興建的蔬菜溫室大棚數量達到5萬棟。
陳昌周2007年來到李埝鄉輝山村,看到中央電視臺《致富經》欄目播出山東農民養殖螞蚱致富的信息,就自費前往山東考察,之后他在村部后院搞起溫室螞蚱養殖。起初,村民們都笑他癡傻,“堂堂大學生村官養啥不好,非要養這小螞蚱,能賺幾個錢啊?”村民們沒想到,兩個多月下來,陳昌周飼養的一棚螞蚱竟然獲利1000多元。
“養殖螞蚱也能賺錢致富呀!”消息傳開,一下子村里有50多個農戶在房前屋后建起養殖大棚60個。現在,橫溝鄉大學生村官李祥石、劉中林也養起了飛蝗,已建成占地3畝的8個養殖大棚。有了養殖經驗,他們正在積極協調土地,準備在明年春天建成占地10畝、集產銷研為一體的蝗蟲特種專業化養殖基地,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為農戶提供免費技術培訓、優質種苗、產品回收等服務,帶動周邊老百姓創業致富。
前不久,有家電臺采訪徐燕華種植金銀花的故事,徐燕華在廣播中留下了自己的手機號。現在,徐燕華經常會接到一些陌生人的電話,有索要金銀花苗的,有Cye.com.cn咨詢技術問題的,還有教她如何用土法烘干金銀花的。徐燕華一點也不藏私,有啥經驗都一一道來。如今,她的貸款還清了,卻又有了新的打算:她準備這塊地轉租給村里的貧困戶,帶動更多的農戶脫貧。她和村官同伴們還商量要做農戶的經紀人。
陶瑞金是城里孩子,在農村這兩年,經常到村里去,曬得黝黑黝黑的,最瘦的時候掉了20斤肉。可他一點兒也不覺得苦:這兩年,學了很多東西。父母也特別支持他。家里人達成共識:現在不吃苦,什么時候吃苦呢?
很多人不理解徐杰當初的選擇:這個江蘇大學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真的不難找工作。徐杰用這兩年的村官經歷告訴朋友們,自己是如何成長起來的。他的話代表了很多大學生村官的共同心聲:“不管城市還是農村,沒有高低之分,只有方向。最重要的,好的工作是做出來的,不是找出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