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濟區大學生村干部管理辦公室主任劉巍巍介紹說,目前,惠濟區116名大學生村官中的61人以個人或組團形式實現創業,共創辦實體項目53個,總投資2200萬元,安置農村剩余勞動力617余人。同時,該區為大學生村官提供創業扶持基金200余萬元。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舞陽市,大學生村官創業同樣如火如荼。
畢業于河南高等機電專科學校的李保成,是舞陽市2008年到任的大學生村官。他上任半年時,決定創業種植梨樹,卻遭到了當地村民的質疑。眼看著李保成種的梨樹在租來的田地上一天天長大,一些村民開始跑來向他咨詢種梨樹的事情。
“現在已有20多戶‘跟風’種梨樹,全村種了60多畝。”李保成告訴記者,按去外地考察的情況看,梨樹結果后每年每畝的凈收益在4000元以上。現在,他還和3戶村民合伙投資近20萬元種植蔬菜大棚,但考慮到風險,暫時沒讓其他村民加入。
“現在,創業不只是自己致富的事情了,背后還站著那么多需要幫扶的村民呢。”李保成笑著說,“我已決心扎下根來,踏踏實實地做點事。農村的空間,真的很大。”
據了解,目前,舞陽市491名大學生村官通過自辦、合伙等形式,創辦項目302個,總投資3.1億元,提供就業崗位3432個,帶領1.1萬多農戶走上了致富之路。
用創業項目留住大學生村官
劉巍巍介紹說,為扶持大學生村官創業,近年來,該區撥付專項經費40萬元,對全區大學生村官進行專業SYB(創辦你的企業)培訓。“對大學生村官的創業項目,我們不但在工商稅務、場地資金上為其提供優惠政策,同時對其經營情況和遇到的困難進行及時跟蹤和指導。”
在舞陽市,2007年開展了大學生村官創業計劃,并出臺了對大學生村官開通貸款“綠色通道”、設立“田園110”專家熱線、建立大學生村官創業項目承諾公示和臺賬化管理制度、在縣電視臺播放大學生村官創業信息等多項扶持政策,幫助大學生村官創業。
鄭州市惠濟區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宋潔表示,該區通過搭建創業平臺、提供創業服務等措施,積極引導、大力扶持大學生村官創業,著力提高其Cye.com.cn致富本領。“一是想通過成功創業留住大學生村官這些人才,二是想通過他們的創業,帶動村民創業、就業,實現農村集體致富的長期目標。”
河南農業大學“村官”學院常務副院長孟祥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認為,目前大學生村官出路雖多,但多有局限。“有的地方規定公務員考錄時必須錄取一定比例的大學生村官,但行政資源有限;而期滿考研,其實是學歷的再提高,和任職期滿就業一樣,都需要再就業,所以這些方式很難把大學生村官留在基層。”
孟祥遠說,通過成功創業把大學生村官留在基層,對大學生村官來說是致富成才的好出路;就大學生村官政策而言,也實現了解決農村人才缺乏困境的初衷。“地方政府應多鼓勵大學生村官合伙創業或與當地企業聯合創業,對大學生村官的創業項目可以介入風險投資機制,多鼓勵大學生村官在整體農業產業鏈上創業。”
他說:“目前,我國大學生村官創業的大政策和氛圍都有了,但一些地方在政策細節落實上還不夠。不少大學生村官不是本地人,創業缺乏各種社會資源。比如搞養殖、種植卻沒地,租地成本又太高。”孟祥遠希望地方政府繼續努力,把幫扶措施落實得更為細致,加大對大學生村官創業的幫扶力度,通過創業跟蹤等形式提高大學生村官創業成功率。
“創業成功的大學生村官,勢必會對村民和其他大學生村官產生影響。而即使創業成功的大學生村官期滿選擇回自己的家鄉創業,同樣也是留在了農村,也能為新農村建設作出貢獻。”孟祥遠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