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前最后一個工作日,玲瓏街道前山村清河塘水庫蔬菜基地負責人馬麗,陪著杭州萬泰認證有限公司的檢查員王老師,穿梭在蔬菜大棚之間。
王老師仔仔細細地檢查了基地的種植環境、農資用品和生產全過程的臺賬,又召集基地管理人員、生產技術人員開會,叮囑在有機蔬菜生產過程中必須注意的環節。他最終表示,基地總體上符合要求,最快也要在本月14日可以頒發“中國有機轉換產品”認證證書。
一旦證書下發,就標志著馬麗精心實施的蔬菜有機管理得到認可,距離自己創業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馬麗是玲瓏街道宏渡村的村委會主任助理,前山村清河塘水庫有機蔬菜基地是她的創業項目。今年7月,她和兩個朋友一起出資,與蔬菜種植專業戶余明榮師傅合作,承包了近百畝蔬菜基地,準備種植有機蔬菜,并于8月成立的雨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作為經營主體。
談起創業道路,馬麗說,大學畢業后,擔任了村委會主任助理,期間,她跟菜農接觸得比較多,發現傳統的種植模式收益不大,而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又那么多,大家吃不到足夠安全、新鮮、本味的高品質蔬菜,于是她就和朋友一起商量決定發展有機蔬菜產業。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注重,有機蔬菜市場潛力巨大,但生產過程并不容易。馬麗介紹說,生產有機蔬菜不能使用化肥,目前已經種植的近50畝蔬菜全部使用羊糞、鴨糞等畜禽糞肥、大量菜餅肥和商品有機肥。生產有機蔬菜還不能使用化學農藥,防病治蟲用得是植物源、礦物源、生物源農藥以及殺蟲燈、性誘捕器、防蟲網,鋤草則完全靠人工。
如此一來,蔬菜生產的成本就大大增加。一方面,有機肥、生物類農藥非常貴,一只標準鋼架大棚一茬蔬菜需有機肥600公斤以上,成本較使用化肥和化學農藥高出5倍以上;另一方面,因不能使用化學除草劑,鋤草所化的工夫增加了,有時一塊地種子播下去,菜秧沒長出來,雜草倒長了一片,還得重新耕種,人工成本大大增加。馬麗告訴記者,從前期試種的情況看,因為不能使用化肥、化學農藥,有機蔬菜的生長周期比常規蔬菜長,而產量卻低一些。綜合測算后,成本是普通蔬菜的3倍左右。
如何讓市民接受相對高價的有機蔬菜,是馬麗現在必須面對的事情,營銷已經成為她當前最大的任務。記者了解到,馬麗已選擇免費宅配到家作為銷售模式,有需要的顧客可每周配送2次,套餐自選,按月結算。接下來,她將面對臨安主城區的居民,推廣她的蔬菜,吸引大家加入雨順公司的宅配計劃。
生產有機蔬菜的項目是否可行,記者采訪了市農技中心副主任羅煦欽。他表示,蔬菜生產特別是有機蔬菜生產病蟲害防控比較難,但是現在有機蔬菜生產的技術已經相對成熟,這個項目既是生產上轉型的需要,更是滿足了一些追求健康理念的市民的需要,讓他們在蔬菜消費方面有了選擇的余地,特別是目前有機蔬菜在臨安市場還是空白,因此項目前景不錯,但由于生產成本很高,風險也不小。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