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更加突出。這主要表現:一高校畢業生供給總量持續增加,而社會可供給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卻在進一步減少;民營企業、基層對高校畢業生有較大需求,但由于相關政策和制度尚不完善,下基層就業的渠道不暢通;高校畢業生就業供需不適應的矛盾突出,部分學科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脫節的問題需進一步解決;畢業生就業期望與現實的用人需求、畢業生就業能力與崗位要求也不完全相適應,等等。要有針對性采取措施,千方百計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一、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為促進
大學生就業提供基本保障
一是各級政府要充分發揮宏觀調控政策的導向性作用,擴大大學生就業機會。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央和各級政府都投入大量資金,用于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在此過程中,各級政府要注意增強擴大內需投入在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上的針對性,在新投資項目審批、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多考慮大學生群體在就業方面的可受性,加大人力資本投資,創造直接安置的就業崗位。
二是政府和企事業單位要力所能及創造就業崗位,保障經濟發展與充分就業的良性互動和正向循環。推進就業工作,重點是創造就業崗位。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要在這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繼續接收吸納大學生就業,大力開發適合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繼續組織實施“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三支一扶”、“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等項目。各地要因地制宜設置地方項目,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西部就業。企業要轉變用人理念,積極吸納高校畢業生。同時,政府要加強現行戶籍、人事檔案管理、社會保險、干部制度等改革,創造有利于高校畢業生到企業就業的社會環境。
三是鼓勵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認真落實中央出臺的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扶持政策,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政策咨詢、項目開發、創業培訓、創業孵化、小額貸款、開業指導、跟蹤輔導的“一條龍”服務。高校應重視對大學生開展創業教育,引導學生變被動的就業觀念為主動的創業觀念,培養學生自主創業的能力和素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