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扶持創業無憂
莫江勇爭取到6.5萬元貸款,建起了大棚基地,“連辦證刻章的錢政府都給免了。”
當然,不少懷著創業打算的大學生村干部依舊疑慮重重,“最大的難題是缺乏資金、缺乏實戰經驗。”也有人對創業不太“感冒”,現任長子縣宋村鄉小莊村村主任助理的梁帥芳認為:“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現在有些大學生村干部整天想著創業,村里的本職工作耽誤了不說,也沒有闖出一條致富路來。”
“鼓勵大學生‘村官’創業不等于讓所有人都成為老板。”王維卿解釋,100人中或許只有兩三人能成功,但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創業經歷會像是一份催化劑,讓村民們找到了科技致富的方向。
“一系列政策措施解決了他們創業的后顧之憂。”長治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于國慶介紹,為了保證他們兼顧村務工作,長治為大多數大學生“村官”聘請了企業家創業導師;設立3315萬元的大學生創業基金,鼓勵引導大學生“村官”領辦、創辦或參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目前創業人數已達1900余人,接近六成。
“現在大學生‘村官’對創業往往是有熱情沒經驗,讓他們跟著創業導師在企業體會創業之艱,很有必要。”屯留縣委組織部部長金所軍說,大學生村干部在企業中往往也承擔起黨建的工作,實現了雙贏。
目前,很多大學生“村官”嘗到了創業的甜頭。長治市郊區大辛莊鎮陳村黨支部副書記莫江勇建起的食用菌大棚專業合作社由于投入少、收益大,最近又吸引了5戶農民加入。
2008年,莫江勇來到了陳村任職,大學里就試著養殖食用菌的他上任之初就上網查資料、跑市場,找到了適合陳村發展的食用菌項目。“一開始苦于沒有啟動資金,只能在村民家的后院試種。”莫江勇說,后來借助創業優惠政策,爭取到6.5萬元貸款,終于聯合幾戶農民成立了專業合作社,“連辦證刻章的錢政府都給免了。”
今年9月,長治市委組織部聯合市農經局、工商局出臺意見,鼓勵大學生村干部領辦、合辦、參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從工商稅收、創業基金到貸款條件,我們將提供盡可能的幫助。”長治市委組織部大學生村干部管理科科長孫友山說,“大學生村干部+農戶”的合作社模式有很強的示范效應,由于大學生村干部點子新、有闖勁、會賺錢,目前已有4萬多農戶在大學生村干部帶動下加入了創業大軍。
村官需求依然強烈
長治將進一步擴大大學生村干部擔任村兩委主干的規模
相比大多數地區大學生“村官”在村里任“副職”、當“助理”,長治更舍得對大學生村干部“給位子”、“壓擔子”。對于適應基層環境較快、實際工作能力較強的大學生村干部,長治適時地委以重任,目前全市大學生村干部擔任村級兩委主干人數已達129人。下一步,長治將擴大大學生村干部擔任村兩委主干的規模。
今年,由于主動讓出轉為鄉政府事業編制的機會,平順縣西溝鄉正村黨支部書記陳帥成了遠近聞名的人物。“我愿意留在村里,因為我覺得當‘村官’更有前途。”陳帥已正式擔任西溝鄉正村黨支部書記近兩年了。提起他,村里的百姓都感到很欣慰,“要不是他來,村里哪能有那么大的變化?”
正村是平順縣有名的矛盾村,由于沒有集體經濟,連買一盞路燈的錢都拿不出來,最初村民們對這個小“村官”也不太信任。陳帥就到處找政策、想辦法,修水泥路,去縣交通局爭取到20噸水泥,還將自己的工資卡押給經銷商,賒到了80噸水泥;植樹造林,向平順縣林業局申請到所有樹苗;改造村級活動中心,向縣委組織部爭取資金……
“‘空降’來的大學生村干部干事創業能放得開手腳,做事比較公道,大家都很配合,現在越來越多的村子離不開他們了。”孫友山說,雖然現在長治已基本實現“一村一名大學生村干部”,但基層對人才的需求依然很強烈,許多村甚至希望有更多大學生“村官”。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