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將設立“陜西省留學人員突出貢獻獎”,一次性獎勵5萬元
近5年,我國回國留學人員逐年增多,總計近80萬人,接近改革開放以來前30年的3倍。在各界大呼“史上最大回國潮到來”之際,來自教育部(微博)留學 (微博) 服務中心的研究也表明,我國正從“智力流失期”向“智力回流期”過渡。這個被譽為“高技能”、“高素質”、“高能力”海歸群體成群結隊的回流現象,在我省是否存在?“三高”人群因何選擇陜西、選擇西安,這其中又折射出我省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存在的哪些政策優劣?本報帶您共同關注。
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回國發展創業
“和我一起在英國留學的同學中,有50%都選擇了回國發展。”秋日午后,坐在2010年和朋友一手創辦的公司會客室里,李萌語速輕快,歷數近10年留學創業經過。這個80后大男孩思路開闊,裝束時尚簡單,言語中偶爾會蹦出“OK”這樣的簡明英文。按照經驗,他所從事的微電子集成電路行業, 30%-40%的管理者,都有留學經歷。
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回國發展創業,李萌的感覺與來自各個層面的統計數字結論一致。在全國,2012年,有27.29萬中國留學生回國,是1978年-2006年29年間回國人數的總和;從李萌所在的西安留學人員創業園來看,這個創辦于1998年,被確定為首批“國家留學人員創業園”的園區,截至2012年底,留學人員創辦企業已達740家,是前三年總數的15倍還多。
更大更寬廣的支持政策是最大“誘惑”
國內更大更寬廣的支持政策,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的吸引力,感情上的回歸等,都是李萌列舉的回國原因。“技術應用領域,在國外要創業很難,你必須到一個大公司磨煉幾十年,如果有機會才能創業,而在國內,各種支持力度相對都很大。如果不想過安逸的生活,還保有激情和夢想,回國就是最好的選擇,我身邊很多同學都已經陸陸續續回來了。”
李萌的公司主要從事集成電路芯片及系統應用涉及、生產與銷售,終端產品是我們常用的小功率充電器、機頂盒、 LED 照明等電源管理控制的核心模塊。在園區的幫扶支持下,公司發展很快,銷售總額迅速從零突破千萬,到2016年,還預設實現1.2億元。“除了住房、醫療等方面享有政策支持,我們是西安市第一家拿到創業園無償資助的公司,有100萬元。”李萌提到的,是西安留學人員創業園多年摸索后所建的一套“企業聯絡員+項目經理+創業導師+商業資源”四級孵化培育體系,以及園區為創業者提供的系列特色化專項服務。
類似這樣的探索實踐,使回國對留學人員的吸引力與日俱增。即使過去有人還在觀望,近兩年,也難抵成功案例的影響而紛紛回流。李萌談過的合作對象中,就有這樣一位。“一個留美博士在美國一家數一數二的公司呆了幾十年,2005年左右,他的一票師兄回國創業,他當時有些猶豫,現在雖已年過五十,但在師兄們成功的影響下,他還是回來了。”
在陜創辦企業746家團隊創業趨勢顯著
1978年以來,我省公派和自費留學生13.6萬人,截至2012年底,有1.08萬留學回國人員在我省工作和創業,雖然占比仍然較小,但是一個持續走高的過程。
來自省外國專家局的統計顯示,我省留學回國人員留學國別主要是歐、美等經濟技術發達區域和國家,其中留美人數占比30.71%,歐、日、英分別占比18.28%、13.61%、 9.65%。這個人群整體學歷水平高,具有碩士及碩士以上學歷者超過70%。
他們回來后,主要集中在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生物醫藥、環保新材料和現代服務等行業。到去年底,從20多個國家回來的創業者立足三秦大地,已創辦企業746家。其中,有39家收入都超過千萬,初步形成了一批新型產業群體。
“為了更好地服務和支持留學回國人員來陜創業,陜西省先后成立了三個留學生創業園,包括西安留學人員創業園、西安經開區留學人員創業園、楊凌示范區留學人員創業園。”在省外國專家局專家管理處處長樊瑛華看來,除了平臺建設吸引著人數增多,留學人員創業者中,團隊創業新趨勢表現也非常顯著。
“例如西安炬光科技有限公司、西安智多晶微電子有限公司、西安平和網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的創業團隊里,都有3名以上留學人員參與其中,并且團隊創業的比例還在不斷提高。”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