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流程是管理層為部門之間與員工之間的溝通路線,如果部門之間及員工之間能自動自發作出適當的溝通,那管理流程就沒有存在的必要。過分的管理流程會降低員工積極性,缺乏管理流程就會亂套,管理層整天就是在這兩者之間糾結,并要取得一個平衡。
管理流程這個詞與商業模型一樣,是一個能造成大量誤解的詞匯。每個人對這個詞都可能有一個不同的理解,甚至一個人的理解也會不斷有變化,所以你可以想象,用它來作溝通會產生多么混亂的場面。
為什么我們要在意“管理流程”,沒有它不也是過的好好的嗎?但我認為企業的執行力是來自“管理流程”,而無論你是職業經理人,還是管理者、創業者,你都應該關心企業的執行力。所以,你需要將“管理流程”這個概念搞懂。
企業創造價值要靠管理流程,交付價值要靠管理流程,保留價值更需要管理流程。
管理流程有點像商業模型,對一家在運營的企業,無論你是否認同這個概念,它都會存在,所以企業不搞清楚管理流程這個概念,不代表這個管理流程不存在,只代表企業不能利用管理流程來改善自己的執行力,也代表著不能通過管理流程這個概念來找出執行力的問題。
企業組織通常都是豎向的,就是根據部門的功能來組織:銷售、市場、財務、人事等等。但企業要做任何事情,大部分的時候都是需要多個部門互相配合才能做成,所以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溝通是不可缺的,這也是我們整天開會的原因。事實上,在企業要做的事情里面,有不少是不斷重復的,像這類型的事情,最好是能有一個固定流程,這樣大家每次都不用重新溝通,這些流程就是所謂的管理流程。
一冠上管理的名,很多人就很快忘掉這其實是一個溝通的流程。溝通是指是人與人的溝通,有不少管理流程一看就是工程師設計給機械人溝通的,這種管理流程通常成效不高。
我認為一個管理流程(溝通流程)包含了四個元素:一是管理目標,二是管理方法,三是管理機制,四是領導力。前面三個相對好懂點,第四個比較難懂,相對隱性,不是太明顯,我就因為曾經沒有看見“領導力”這個元素,把前面三個都做好了,但最后還是失敗,后面再與大家分享這個案例。
企業要做事情,首先要搞清楚要做什么(目標),怎樣去做(方法、理論),怎樣培養需要的行為,最后怎樣將這些行為變為習慣。 (見“管理流程”圖)
\
用一個簡單例子來說明。有一家企業的員工有遲到的習慣,總經理希望改變這個“壞習慣”,管理團隊開了一個會來商量對策,得出以下的結果:
管理目標:改變員工遲到的習慣
管理方法:準備用考勤的方法來“鼓勵”員工準時上班,計劃是在大門安裝打卡機,用打卡紀錄作為月終考勤的基礎數據
管理機制:每個月部門經理都會收到他自己部門的考勤紀錄,有三次遲到紀錄的,經理要約見員工提出口頭警告……
領導力:總經理在沒有通知員工情況下,在大門歡迎準時的員工到公司
在這四個元素里面,領導力的藝術含量是最高的,與管理者的做事風格很有關系,它沒有什么標準,建議管理者多從積極、鼓勵的心態來考慮一些管理行為來鼓勵員工的轉變。要員工改變行為,員工必須要感覺到這個轉變是他自己的決定,不是誰給他的命令,領導力就是要做到這一點。
管理流程可以很簡單,但也可以很復雜,但我認為它的實現,離不開清晰的目標、有效的方法、改變行為的機制,以及能培養好習慣的領導力。大家有興趣不妨用這四個元素分析你身邊在執行力的問題,我相信你會看見很多平時看不見的東西。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