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的大學生創業比例更高,2010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有1.5%的人自主創業(本科為0.9%,高職高專為2.2%),三年后有4.1%的人自主創業(本科為2.2%,高職高專為6.0%)。這說明有更多的畢業生在畢業三年內選擇了自主創業。畢業半年后的大學生創業主要集中在零售環節,屬于自我就業,創業質量有待提高。
但是根據麥可思數據,目前中國大學生創業資金80%以上主要來源于親朋好友,來源于政府和學校的近年來一直比例不到2%。這說明目前國家資助大學生創業的渠道并未打通。
21世紀經濟報道了解到,不少高校在校生都在創業,但一般不愿意注冊公司,原因是有成本,但是如果注冊公司免費,則更愿意以公司形態來做。
王伯慶認為,如果大學生注冊公司免費,在收入達到一定數額前免稅,“這對于大學生的創業就業發展會更好一些,創業的發展以公司形態也會更規范一些。”
政策待有效落實
不過,要真正使得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比例快速上升,仍需要將上述優惠政策落到實處。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俗話說“舍不得金彈子,打不下金鳳凰”,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就是“打下金鳳凰”的重要措施。
他指出,政府不僅要支持大學生創業,對于“跳槽創業”等人才流動也要加大支持力度。要保證好政策落到實處。
而現在很多政策的限定條件多,比如“同等條件下”、“符合條件的”、“按照有關規定”等等,“有關規定是哪些規定?執行標準怎么把握?我確實擔心,好的政策在執行中走樣,不能真正落實下去。”李克強有些擔心。
21世紀經濟報道了解到,上述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享受社保、稅收等補貼優惠政策,已經很多,比如大學生從事個體經營的,可以按每戶每年8000元為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營業稅等;企業每吸納一名失業人員(含失業一年以上的大學生),按4000元定額標準依次扣減規定稅款,地方政府可上下浮動20%。
此外,自今年1月1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享減半計征企業所得稅優惠的小微企業范圍上限,由年應納稅所得額6萬元擴至10萬元。
不過,仍有很多政策難以落實。21世紀經濟報道了解到,目前不少地方小微企業因為吸納大學生申請社保補貼的很少,有的地方出臺政策幾年,并無一例申請。此外,各種稅收優惠政策實際落實的并不多。這方面,除了大學生失業后不愿意去勞動部門做失業登記外,還有別的原因。
麥可思公司總裁王伯慶指出,小微企業吸收大學畢業生有補貼,科技型企業吸收一定比例畢業生有貸款。但是一分政策,需要九分落實。因為過去鼓勵大學生就業的政策出臺后,企業不知道找什么部門去落實受惠。
“所以一定要明確哪個部門哪個局哪個處在落實這個優惠政策。”王伯慶認為,現在已經是5月份,正是畢業生簽約的時期,要盡快落實,否則錯過了幫助2014屆大學畢業生的時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