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院長DanielF﹒Muzyka 每種文化背景都能產生創業家 什么是創業家精神?誰是創業家?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商學院(下稱“UBC商學院”)院長Daniel F﹒Muzyka 在問這樣的問題之前,先談“這些重要嗎?”
回答當然是肯定的,這關系到價值的創造、經濟的增長、就業的增長、經濟的革新,總而言之,關系到一個成功的未來。
他的研究方向就是創業精神,他是數家風險投資公司的顧問。
回到開頭的問題,他認為,創業家精神的主要成分是:革新、需求、客戶、供應、資源和努力。
基于此,Muzyka把創業家定義為,企業家就是不斷超越自我的人,他們勇于嘗試的精神超過了本身具有的能量,很有勇氣和魄力,并且最后成功了。
創業家素質
什么樣的人最有可能成為創業家——Muzyka 認為是30 ~40歲之間的人。
他還對創業家素質和特征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大部分創業家在哪個階段顯露出創業家的特質——早年;
哪種文化背景都可能產生創業家——每種文化都有可能,換言之,每個國家的人都有可能具有創業精神;
大部分創業家創業時比較貧窮,處于社會的低層次。
創業家的“能量”等級是高級。通常人格測試的結果是A型(A型人格的人通常具有下列的行為特質:常對時間感到壓迫感,好像總有做不完的事情;保持強烈的成就動機,要求高標準,具野心)
團隊、遠見、財產、資源和步驟是創業家所必需的,其中團隊居于中間——領導力是最重要的。
創業家的行為特征是主動、挑戰、堅持、正直、學習和重復、自律;善于風險管理和失敗管理;他們關注機會而不是關注資源;注重把握機會的能力而非單純的職業訓練;不斷增加投資,學習和發展而不是計劃和執行;借用他人之力而非事必躬親;善于網絡式管理而非分層級的方式。
創業家面臨的問題常常是,過度委托、失去遠見,沒有依靠、需要控制力、不被信任、需要掌聲……
商學院如何培養創業精神
Muzyka教授認為,應該給予MBA學生一種態度和觀察能力,培養他們的個性,讓他們知道怎么做商業計劃,怎么領導團隊,怎么進行企業運作。讓他們知道哪里可以融資,告訴他們怎么做商業報告吸引投資者。把創業家的“部件”組合起來。
UBC商學院的學生通常有25%的畢業生嘗試創業。
但Muzyka希望,創業家的技巧和態度也常常運用在企業經理人身上。在大企業里面也鼓勵員工有創業精神,給員工新項目,賦予他們找到機會的環境。
而UBC這樣的大學并不像創業的孵化器,而更多的是提供給學生知識和資源。
談到UBC商學院的特色,Muzyka教授強調兩點:一是核心課程的教學方式;二是商學院的研究力量。
在學生學習財務、市場等專業課程之前,他們會上核心課程。這個核心課程是“把問題的相關聯系帶上”,不是單一地討論某個問題,而是整合互相串聯的問題。更真實地展現部門和部門、企業功能和功能之間的矛盾。
比如,關于“公司開發新產品”的課題,開始看來只是市場推廣的問題,但是其實跟資本也有關系,跟生產流程也密不可分,還會影響到和股東的關系,對應社會對企業產生的印象也有影響——或許產品和公司的文化不太接近,產生種種問題。
因此,在核心課程中,探討同一個案例時,常常可能是四位研究方向不同的老師同時出現在教室里面,院長也可能親臨現場,進行教學。
“傳統的教學可能側重分析問題,而核心課程關注如何解決問題;傳統課程專攻某個問題,不會想到與其他部門相關聯。”Muzyka分析。他認為,往往商業環境中需要整合各種問題,而不僅僅是市場或者其他問題。
UBC和上海交通大學從2001年開始合作培養IMBA。在這門課上,就有“核心課程”的教學。在這個項目中,學生先在上海學習一周,然后在溫哥華進行兩周教學,隨后再回到上海,由溫哥華的四位教授飛抵上海教學。
Muzyka特別強調學生與教授的互動。他認為,教授應該根據學生的風格隨時調整教導模式。
他舉了自己一個例子。有一次,一個特別的課程,他已經計劃好了用一個案例。那天的話題是創業家的好機會在哪,講授的是機會成本的問題。當他和學生對話探討案例時,班上有幾位學生已經是“現成的”創業家了,所以與其花長時間探討已經準備好的案例,不如討論學生面臨的現實問題。所以他及時轉移話題,贏得了學生的認同。 中國首選,價值之選!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 訂閱電話:021—52132511(上海)010—58685776(北京)020—34254460(廣州)0755—82416077(深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