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創業歷史的完整解構
cye.com.cn
時間:2007-6-14 10:07:02 來源:創業網cye
作者:秦瀛 我來說兩句 |
|
 |
|
蘋果電腦的失敗是一個非常經典的案例,它說明了在技術上成功但在戰略上失誤的企業最終的命運。蘋果電腦最大的問題在于,產品創新變成了“技術愛好者”的自我價值實現。作為CEO,喬布斯過于專著技術本身的創新性與成就感,而忽略了市場的變化。 硅谷人開始反思喬布斯失敗的原因。人們很快從約瑟夫·熊彼特那里找到了原因。在1912年出版的《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將“創新”引入經濟學領域。熊彼特的理論指出,“創新”就是把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即“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其目的是為了獲取潛在的利潤。從本質上講,熊彼特的創新理論屬于技術創新范疇。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經濟高速增長時期,技術創新之所以能夠成為顯學,是因為商品短缺的市場環境與新技術的應用使消費與市場的潛能被徹底的激發出來,這為人們片面理解創新本質埋下了伏筆。而當產品與技術都出現過剩的今天,新技術的應用效果就大不如從前了,喬布斯的癥結恰恰在于此。
在技術精英的不斷努力與反復創新過程中,硅谷人意識到,創新不等同于一味的技術發明。只有當新的技術發明被應用于經濟活動時,才能成為“創新”。熊彼特強調,將發明引入生產體系的行為才是創新,而發明者不一定是創新者。這意味著,創新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從企業家根據市場的變化提出新思想,到新技術的發明與產品外觀設計的創新,再到管理與生產流程的創新,直至市場營銷的創新,真正的創新過程應該通過完整的商業化運作體現出來。
在NetScreen的運作上,鄧鋒的思路完全體現了硅谷的方式。“國內很多人創業的做法是從技術到產品到客戶,而我們當時的做法是從客戶、市場、產品到技術。”鄧鋒說,“在傳統網絡安全市場以‘破壞性技術’創業,我們不需要教育客戶,減少了市場風險。”雖然NetScreen在鄧鋒的創業構思中并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早的,但NetScreen卻是最符合硅谷的。
建立一種開放的技術創新環境與快速實現產品市場化,成為硅谷創業的內置價值。如果創業者只關注自己,而不善于利用周圍的資源,在硅谷往往被認為是難以取得成功的。當然,硅谷的成功也要依賴于像惠普、英特爾、思科這樣的大公司,這些公司永遠不會與小企業競爭,而是同它們發展細致而復雜的關系,共同推動硅谷創新力。
因為缺少資源,NetScreen在創業之初并沒有引起硅谷風險投資家的關注。一個月之后,三個青年只好去找天使投資。“天使投資不是很懂技術,他們主要看這些人的能力如何,負責態度如何。”鄧鋒說,“硅谷有很多有錢人做天使投資,這些人可以組成一個聯合國,有中國人、新加坡人、美國人、日本人,五花八門什么人都有,而大多數情況下天使投資都是通過朋友找到的。”天使投資方式恰當的說明了硅谷網絡型社會文化特質,因為硅谷人都相信,敢于創業的人至少都是技術精英,他們有著成功的基礎與信譽。
第一筆100萬美元的天使投資買下了NetScreen公司20%的股權。三個月后,第二筆100萬美元的投資到位。但那時的NetScreen公司雖然擁有一支完美的創業團隊,但產品開發只是處于試用階段。不過,這并不妨礙真正的風險投資商對NetScreen公司的青睞。公司創立五個月后,以投資雅虎而聞名于世的紅杉資本等多家風險投資商正式投資370萬美元,一年后又追加投資1080萬美元。紅杉資本的資本注入加速了NetScreen公司技術轉化為產品并投放市場的速度。 本新聞共 6頁,當前在第 3頁 1 2 3 4 5 6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