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創業歷史的完整解構
cye.com.cn
時間:2007-6-14 10:07:02 來源:創業網cye
作者:秦瀛 我來說兩句 |
|
 |
|
創業-VC身份轉換的背后

硅谷的創業教練并非都是純粹的資本運作高手,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曾經是杰出的創業者,并接受過作為前輩的風險資本家的訓練。如此往復的良性循環推動了硅谷一波又一波的創業浪潮。
在Juniper公司以36.3億美元收購NetScreen之后,鄧鋒同時完成了自身的角色轉變。鄧鋒與柯嚴以“硅谷人”的方式轉行做了風險投資。去年,鄧鋒發起創建了北極光風險投資基金。
此外,鄧鋒還參與了美國灣區非營利組織“華源科技協會”組織的活動,并在去年擔任過該協會的會長。華源科技協會是北美比較著名的華人協會,它致力于幫助在美國想創業的中國人獲得創業的機會。在2005年該協會組織的“中美IT企業領袖CEO峰會”中,來自國內的李彥宏、張朝陽、馬云、丁磊、楊元慶等IT精英都參與其中。去年8月,華源科技協會還促成了雅虎對阿里巴巴的戰略投資。
鄧鋒是清華大學畢業的高材生,他一直對母校懷有特殊的感情。他也一直認為,教育對人的影響力很大,如果能夠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這對社會是一個有益的貢獻。目前,鄧鋒作為清華北美基金會的理事和美國南加州大學工程學院顧問,一直致力于幫助增進清華大學與美國南加州大學之間的學術交流。 大多數情況下,人們不會對鄧鋒現在的生活與社會活動過于關注,畢竟他已經是成功人士,做一些關乎社會發展的事情似乎是理所當然的。如果你也是這么認為的,那你就大大低估硅谷的影響力了。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間,包括中國臺灣、印度、以色列等國家或地區的技術經濟的飛速發展可以歸因于其歸國工程師和風險投資家的跨國網絡關系。這些國家或地區的工程師在硅谷創辦了成百上千的技術公司。在其中的一些人取得成功之后,他們又都紛紛復制自己成功的經驗,推動了本國或地區技術性產業的發展。
鄧鋒喜歡將他這一代人看作是中國人在硅谷創業的第一代。依靠勤奮、努力與聰明在硅谷取得了一些成就。如果我們認真計算鄧鋒這一代人的出國時間表,二十世紀80年代末恰好也是中國臺灣、印度、以色列等國家或地區的創業者初露鋒芒的時期。在硅谷這樣一個人與人之間互為影響的地區,許多中國精英自然深受影響。
從表面上看,這是一種做事情的態度或價值觀,而從深遠的角度來看,它完全是一種硅谷開放文化所蘊含的價值觀的傳到。華源科技協會現任會長朱敏在談到該協會的使命時就曾指出,“華源協會要讓中國人創業從個人英雄主義走向集體英雄主義。”
何為“集體英雄主義”?在硅谷,盡管各類“族裔企業家網絡”十分流行,然而許多硅谷的實踐卻證明,最成功的移民企業家,是那些從族裔圈中跳出來,同時融入主流技術和商業網絡中的人。例如,英特爾創始人之一、來自匈牙利的安迪·格魯夫,Sun公司創始人之一、來自印度的韋諾德·庫斯拉,雅虎創始人之一的臺灣人楊致遠,Google創始人之一、來自前蘇聯的謝爾蓋·布林,以及鄧鋒和柯嚴。這些被看作是成功從族裔中脫穎而出的人才的經驗其實很簡單,按照硅谷的方式做。
值得驕傲的是,硅谷方式并沒有最終成為一種商業教條。而且這個由創業者、風險投資家、管理顧問、律師、會計師、斯坦福大學教授與專家組成的圈子,還在不斷的進步并創造出令世界為之興奮的技術與產品。那么,朱敏所指出的“集體英雄主義”也許可以理解為,讓所有的精英都在這里找到成為英雄的角色與榮譽。(文/秦瀛,標題為創業網cye所加)
本新聞共 6頁,當前在第 6頁 1 2 3 4 5 6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