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畢業甚至還沒畢業,最多就拿過一個‘三好學生’,我敢給你投錢嗎?”
風投的錢沒那么好“騙”
“我們正在做一個吃玩網,向用戶提供餐飲娛樂的地點,F在已經有幾十萬名免費會員了,但還沒有盈利。請問能不能得到風險投資?”
“你們這個和飯統網有什么區別嗎?”“有一點區別,就是本地化!
在不久前的一個學生技術創新論壇上,來自山東大學的一個大三學生向風險投資商“推銷”起自己的項目。對于這個項目,風險投資商的回答是:在盈利之前,可能不會投資。因為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只有用戶數是不夠的,它沒有辦法支撐你走下去。
Family、Friend、Fool,也就是家庭、朋友和傻瓜——被稱為大學生創業的三大傳統“3F找錢”途徑。對于這幾年加入創業大軍的“80后”學生來說,傳統的“3F”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胃口,更多的大學生把目光投向了風險投資。
今年暑期開展的一個學生科技創新作品夏令營,首次邀請了風險投資機構參與。大學生們向風險投資商展示了29個科技創新項目,但到夏令營結束時,依然沒有達成任何投資意向。一位投資商表示:想法不錯,要實現商業化,還太早了。
風投的錢不好拿
“你一個大學生,剛畢業甚至還沒畢業,最多就拿過一個‘三好學生’,我敢給你投錢嗎?”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張幃副教授說,大學生的這些課外科技成果,離市場、離真正的商業化產品還有不小的距離。
電子科技大學研二學生梁晨是該校微軟俱樂部的副主席。此次夏令營中,梁晨和他俱樂部合作伙伴展示了5個學生實踐項目。其中,“嵌入式穩健語音識別系統”項目引起了風險投資商的注意。據介紹,這種系統如果結合數字家庭等新技術,就能設計出通用型智能家電控制產品。但面對風險投資商的詢問,梁晨卻顯得有些底氣不足。
“你做這個跟別人有什么不同嗎?”
“我們的市場定位不一樣。更關注簡單的應用,使用門檻低很多!
“市場需求有多大?”
“未來家電的趨勢就是智能化,市場需求應該會很大!
這樣的回答顯然并不能使風險投資商滿意。梁晨自己也承認,大學生欠缺的是對市場的了解和定位,他們的項目并沒有經過市場調查,要開發成產品,還要走很長一段路。
“難,非常難。風投的錢沒那么好‘騙’。”已經有一年多創業經歷的劉慶遜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