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遜曾參加過一個投資融資會。那個場面至今還讓他心有余悸:投資商在上面,幾百號人拿著計劃書在底下圍著,滿眼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投資商面前的計劃書堆了有一米高”。
去年8月,還在念大三的劉慶遜和另外三名同學一起,創辦了一家新型電子商務網站——美意網,這也是夏令營中少數幾個投入運作的項目之一。在這個網站上,用戶可以定制各種個性化產品,還可以和插畫師進行直接交流。
有了這樣的想法,他們開始嘗試尋找風險投資,方式是廣發郵件,一個月之內發了幾十封計劃書給各個風險投資機構,有四五家在回信中表示出興趣。但在詳細面談之后,這幾家更多地表示會持續關注,投資卻遲遲沒有明確表示。
“這是第一次,10月之后又談過一次,都沒有談成功。沒有經驗,沒有背景。很難說服別人給你幾百萬。”
“這是我們走的彎路。”美意網另一名核心成員王欣這樣認為。
王欣說,網站剛建立時是非常簡單和粗糙的。在網上找到源代碼,改一改,一個網站就建立起來了。沒什么技術含量,當然也吸引不了投資者。這段時間他們一直埋頭做網站的改版,今年9月1日新版上線,現在還處于公測階段。“網站做好了,才是硬道理”。
得不到風險投資,就由團隊成員每人拿出一兩萬元錢,整個美意網的啟動資金不到10萬元。
“一些有錢的土老板也會找過來,但我們不只是想要錢。”王欣說,他們最希望的還是“天使投資”。
“天使投資”是風險投資的一種形式,就是由個人投資者對創業者進行投資,承擔創業風險并享受創業成功的高收益,業內人士將這些投資者稱為“天使”。對于大學生來說,這些“天使”是最有幫助的,個人投資者不像機構投資者有嚴格的審核,除了給資金,還會對企業的發展進行持續關注,并且提供一些資源。
2006年上半年,南開大學市場營銷專業的一名大三學生,在一個投資會上演講時,被一個投資商看中了。投資商沒有以風險投資公司的名義,而是以個人的名義拿出了500萬元,讓他管理自己在天津的分公司。理由很簡單,就是覺得這個人不錯,做的項目又和自己公司的發展方向一致。
“投的是人,而不是項目。”劉慶遜說,項目再好,個人能力不行,投資商也不會信任你。
能得到投資的畢竟是少數,在初創階段,自己賺錢“養”項目,是大學生普遍采用的一種方式。
電子科技大學2006屆畢業生李金成現在已經是美國Diigo網絡技術公司中國分公司的COO(首席營運官)。2006年11月,他領導的學生創業團隊接受了Diigo公司的并購,4名核心成員加入該公司共同創業。
李金成的團隊從2004年開始創業,2005年開發出自己的網站“我的校園空間”。網站很快投入運營,引起了業界廣泛關注,但一直沒有盈利。就靠團隊成員在外面做項目、幫人開發系統賺錢。一年掙的幾萬元,全用在了“養”網站上。
在和Diigo公司的并購“談判”中,Diigo公司給了李金成兩個選擇:第一是給予外企同樣水準的高薪,再予以少量股票期權;第二就是薪水一般,股票期權為主。李金成選擇了后者,拿到了公司100萬元左右的股票期權。他說,有期權就是公司的股東之一,更有利于今后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