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共青團十六屆二中全會以來,為青年就業創業提供服務成為全團落實共青團服務青年職能的工作重點。在2009年就業服務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上,團中央又把設立青年就業創業基金作為服務青年就業創業的重點工作,要求針對青年創業缺少資金的問題,建立團中央和省(區、市)團委兩個層次的青年就業創業基金,以社會化方式募集專項公益基金,支持青年就業創業。目前,一些較早成立青年就業創業基金的地區,在基金管理、后期跟進等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實際問題,如何才能用好青年就業創業基金?既讓真正優秀的創業計劃得到資助,又讓團組織辛苦籌措來的創業基金能夠用在刀刃上?一些基層團組織對此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直接幫扶后期如何跟進
黃貴青的創業計劃書很簡單,就是養牛。先養10頭母牛與國外優良品種進行配種,然后以每頭較本地牛高出近800元的價格出售雜交牛;再養20多頭本地幼牛,育肥三四個月后以每頭較進價高出近千元的價格出售。
從對創業計劃書的一般要求來看,這個26歲、初中文化水平的返鄉農民的創業計劃書做得有些粗糙,沒有財務預算,沒有銷售規劃和市場分析,也沒有投資風險預計,只有簡單的幾句關于買牛價格、賣牛價格和養牛成本的描述。
即便如此,在湖南省青年就業創業基金成立一個多月來收到的500多份返鄉青年創業計劃書中,黃貴青的《雜交牛養殖創業計劃書》也依然是佼佼者。他的計劃成為首批10項青年優秀創業計劃之一,不日將獲得兩萬元的創業啟動資金。
按計劃,這個由團湖南省委發起的基金將向50個優秀創業項目提供總額100萬元的創業啟動資金。然而,就是這100萬元的發放,讓這項基金的管理者——湖南省青基會頗費腦筋。
“把錢發下去倒是不難,但怎么做后期跟進,引導這些青年把錢用在刀刃上,就不那么容易了。”湖南省青基會創業項目負責人朱新根告訴記者,為了提高受資助青年創業的成功率,他們想了很多辦法。比如在發放創業啟動資金前,先針對不同的創業領域對創業者進行培訓;資金發放時,創業者要與基金會簽訂資助協議,約定資助款項只能用于創業需要;資金發放后,創業者所在地區的團縣委工作人員會定期回訪,考察錢款使用情況。
但這些辦法并不能保證萬無一失。朱新根說,實際操作中還會遇到許多問題,“返鄉青年大多在農村,在農村買東西,比如買牛,不能開發票,開張收據都成問題,我怎么去考察他究竟花了多少錢去買與創業有關的東西?還有,如果他說自己創業失敗了,錢都用完了,就算他沒用完或者根本沒用,我也不能把錢要回來,因為這錢是無償資助給他的,不用還。”
|